> 重点推荐 > 灵石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灵石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翠峰镇明代为在城里、关厢里、小水里、中高里(部分)辖区;清代为城中里辖区;1935年为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为一区;1956年4月—1958年6月,为城关镇;1958年9月,为卫星(城关)人民公社;1971年4月,为城关人民公社,另设城关镇;1983年10月,设城关镇、张家庄镇、水峪乡、南墕乡;2001年,城关镇、张家庄镇、南墕乡、水峪乡4个乡镇合并为翠峰镇。

静升镇明代为静介里、尹方里(部分)辖区。

清代为东作里辖区。

1917年为二区,辖9个编村。

抗日战争时期静升一带为二区(后为三区)。

1946年,为二区,辖3个治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三区,辖15个行政村。

1953年6月,为三区,辖8个乡。

1956年4月—1958年6月,为静升乡。

1958年9月,为东方红(静升)人民公社,辖24个管理区。

1971年4月,为静升公社。

1983年10月,改为静升镇。

两渡镇明代为冷泉里、曹村里、文殊里(部分)辖区。

清代为北易里辖区。

1917年为五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六区。

1956年4月—1958年6月为两渡乡。

1958年9月为前进(两渡)人民公社。

1971年4月,为两渡公社,另设两渡镇,辖两渡各厂矿机关和崔家沟所有非农业人口。

1983年10月,改为两渡镇。

夏门镇明代为街北里、甘舍里部分辖区。

清代为城中里、北易里部分辖区。

1917年属一区、五区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属一区、五区管辖。

1956年4月,为文殊原乡、庄立乡、峪口乡。

1958年9月,属卫星(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5月,为夏门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改为夏门镇。

明代为东曲里(前东曲里、后东曲里)、中高里、桃钮里、道美里全部或部分;清代为南讹里;1917年为三区,1935年属三区,1940年仁义一带为一区;1946年为三区,1947年设仁义乡(时称居孝乡)、道美乡(时称复兴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二区,1953年6月为二区,1954年7月撤销富家滩镇,设立富家滩矿区。

1956年设仁义乡、南关乡、富家滩乡;1958年6月合并为仁义乡、南关乡;1958年9月成立钢铁(南关)人民公社,1960年增设富家滩人民公社,1961年5月后设西许、仁义、南关人民公社;1971年4月设南关公社,1983年10月设南关镇,2001年,原南关、仁义等4个乡镇合并为南关镇。

段纯镇明代属张志里(部分)、甘舍里(部分)。

清代属西城里(部分)。

1917年为四区。

1947年归双池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五区。

1956年4月,设段纯乡、南坪头乡、武家洼乡。

1958年9月,成立跃进(段纯)人民公社。

1961年5月,为段纯公社。

1983年10月,为段纯镇。

王禹乡明代属道美里(部分)、桃钮里(部分);清代属南讹里;1917年属三区、四区,设王禹编村、原西沟编村;1946年属复兴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四区;1956年4月—1958年8月,设王禹乡;1958年9月,属钢铁(南关)人民公社,设王禹管理区;1961年5月,设王禹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改为王禹乡。

坛镇乡明代属张志里(部分)。

清代属西城里。

1917年属四区。

1946年属三区,设坛镇治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四区。

1956年4月,设坛镇乡。

1958年6月,并入南关乡。

1958年9月,设钢铁(南关)人民公社,分设坛镇、东堡管理区。

1961年5月,设坛镇公社。

1983年10月,改为坛镇乡。

1949年,属灵石县第四区。

1953年,分属梁家墕、上庄、岩村、五区野场、七区泊泊、沟二里6个乡。

1956年,分属上庄、泊泊两乡。

1958年,分属跃进、红旗两公社。

1961年,属梁家墕公社。

1983年10月,梁家墕公社改梁家焉乡。

交口乡明代部分属金庄里,部分属文学里;清代属西城里。

1917年属四区、五区;1947年属双池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五区;1958年9月,属红旗(双池)人民公社;1961年5月,设交口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为交口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