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礼泉县石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礼泉县石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夏侯氏族在此建堡独居,故名夏侯村。
北宋初,董姓人居于此,称董家村。
石泉村以石泉小河而得名,石缝出水,人称石泉。
因村庄地处小河西岸,村头系泾南,泔北交通要到,又旁设店铺,故名。
清初,为防匪患,御敌自卫村中涌现一批舞弄大刀的陈姓侠义刀客,村更名为刀陈村,村子又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主干道以东称为刀东村。村委会位于刀东村,故名刀东村村民委员会。
明时属十孝乡夏侯里,称石井村,清初,为防匪患,自卫,有一弄大刀的陈姓刀客,更名为刀陈村,村子又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主干道以西称为刀西村。村委会位于刀西村,故名刀西村村民委员会。
明末(公元1600年前后),张姓人在建村时,有耕地七百亩,百亩为一顷,即七顷,得村名七顷村,取谐音为其轻村。后分为南北两个村子,北边称北其轻村,后人简称为北其村。
明初,杜姓人从咸阳北杜迁居于此,故为杜家村。
罗氏兄弟由胡罗村迁至卫宁堡以打铁为生,村民常用铁具,改名铁罗村。
明末(公元1600年前后)张姓人建村时,有耕地七百亩,百亩为一顷,即七顷,得村名七顷,后以谐音其”代替“七”。清康熙年间(约公元1680年),张姓一支迁于泾阳县王桥镇张家堡村。清末,部分张姓人迁居村南,形成南、北两个村,南村称南其顷,后以谐音“轻”代替“顷”。另有一说,明末清初,韩姓人自茅王沟念村迁居于此(药王洞晏村),因村人在朝为御官,故名南奇卿村,后逐渐演化为南其轻村。
据刘氏族谱记载,上石村源自唐朝,明时刘姓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落户此地,因村东小河长流水瀑布垂悬,石群耸立,景色奇特,引人前往欣赏,故取名赏石村,后误写称“上”字,称上石村。
2005年10月高家村、虎沟村、杨铁村,合并设立大同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1958年“大同大队”中的“大同”,具体含义已无从考证。
杨家村和车家村合并而成,称杨车村。
明时属十孝乡夏侯里,位于响石潭底部,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