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隆回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隆回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武冈县紫阳乡。

1950年,武冈县紫阳乡划入隆回县,属第一区。

1952年,属第十五区。

1953年,改为第六区。

1956年,设三阁司乡。

1958年,乡改公社,属红旗公社。

1961年,改为三阁司公社。

1978年,五里公社并入三阁司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5年,撤区并乡,长铺、五里2乡并入三阁司乡。

2011年9月,撤乡建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分属武冈县和隆回县(今沙子坪村10组竹山院子、老屋场村、造端村、金星村、寨建村)。

1949年10月,属隆回县横板桥十三区,设南岳庙乡。

1956年,属沙子坪乡。

1958年,撤区建公社,属横板桥公社。

1978年,恢复区制,设置立新公社、沙子坪公社。

1985年,公社改乡。

1995年,撤区并乡,立新乡、沙子坪乡合并为南岳庙乡。

2014年,撤乡改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属隆治乡第四、五、六保。

1950年,属第二区。

1952年,属第一区。

1956年,设立七江乡。

1958年10月,乡改公社。

1961年,属六都寨区。

1984年5月,公社改乡。

1995年,撤区并乡,鸟树下、建华2乡并入七江乡。

2014年,撤乡改镇。

明清时属宝庆府邵阳县北隆回一都。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属第三区。

1958年,属金潭公社。

1961年,建羊古坳公社。

1978年,并入金潭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金潭乡析置羊古坳乡。

1995年,撤区并乡,中团乡并入羊古坳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境域属新化县永固镇。

1952年,新化县永固镇划入隆回县,属第七区。

1956年,更名为罗洪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5年公社改乡。

1995年,撤区并乡,孟公乡并入罗洪乡。

2016年,撤乡改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属兴隆乡第十三保。

1949年10月,属第三区。

1952年,分属兴屋场、油溪坪、烟竹坪3乡。

1956年6月,兴屋场、油溪坪、烟竹坪3乡合并为麻塘山乡。

1959年2月,麻塘山乡并入小沙江公社。

1961年3月,小沙江公社析置麻塘山公社。

1978年,青山公社并入麻塘山公社。

1985年5月,公社改乡,麻塘山乡析置青山乡。

1995年,撤区并乡,青山乡并入麻塘山乡。

清末属邵阳县布当冲炯、筲箕崛、白面江崛、岩壁下炯。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属兴隆乡。

1951年,属第三区。

1952年属第四区。

1956年9月,建虎形山瑶族乡。

1962年,改为虎形山公社。

1984年,复名虎形山瑶族乡。

1995年,撤区并乡,茅坳瑶族乡并入虎形山瑶族乡。

明清时属宝庆府邵阳县北隆回五都。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属中和乡第十二保。

1950年,属第二区。

1952,设立大水田乡。

1956年,小沙江区和平乡划入大水田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2年,公社改乡。

1995年,撤消区制,境域为大水田乡。

清末,属邵阳县北隆回六都。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属隆治乡第三保。

1949年10月,属中和乡第四、第五保。

1950年,属第二区。

1952年,建荷田乡。

1956年,荷田乡并入合理乡。

1958年,属六都寨公社。

1961年,六都寨公社析置荷田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5年,撤区并乡,长鄄乡并入荷田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时属武冈县紫阳乡。

1950年4月,武冈县紫阳乡划入隆回县,属第十二区。

1956年9月,山界、新隆、金隆乡合并建立山界回族乡。

1958年9月,撤销民族乡,并入红旗公社。

1961年,为紫阳区民族公社。

1978年,天福公社并入紫阳区民族公社。

1982年3月,民族公社析置天福公社,设立山界回族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

1995年6月,撤区并乡,罗白乡并入山界回族乡。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