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金线河上游常有零星泉水,汇而成河,因位于金线河上游,故取名零泉,也称南零泉。1956年拦金线河水建水库,人们常说水大养龙,命名为龙泉水库,以水库命名,改名为龙泉至今。 |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陈家坡。传三国时期李氏迁于此地,因处于高台之上,曾有李家台之称,后来陈氏迁来发展为大户,又因村南有大坡,改为陈家坡。 |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东平。传因地处金线河东岸,地势平坦,故称东平。 |
传吴家洞原名洞上村,因村东有一石洞,石洞上有青松寺,而得名洞上。明洪武年间吴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吴家洞。后吴姓发展为炉。 |
传明洪武年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曾叫长生店,由于村庄受洹河影响,村庄向东搬迁,围绕四周是山,故称方山,又因位于西方山和北方山之东故称东方山。 |
传明洪武年间,李、张两姓从山西洪洞迁民定居丛岭寺,由于人口增加,分片居住以崇岭寺为中心,由北坡、油庄庄、东坡、(东坡上岸、南岸、河沟、另一处失传)西坡、岭西共九片,故称九堰。 |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大涧,传西头曾有个岭涧,叫大涧沟,故名大涧至今。 |
据《安阳县志》载:称牛家岗,据因建在一个松柏成林,西瞻太行山,东临金线河的山岗上。北宋号称“天下第一清官”的吕蒙正建墓此岗,其随从魏征(唐)后代曾在此看墓建村,取名魏家岗,后牛氏迁此,逐渐演变成大户,更名为牛家岗,沿用至今。 |
传有一方钟,上载村称西平棘,后因有县官坐轿过此轿翻,原因是路面疙瘩不平,故称圪道至今。 |
据《续安阳县志》载:后洞。明洪武年间(1368),宋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因地处两沟之间,地势低凹,形状如洞,故名后洞。 |
明洪武年间(1368),孟、李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原名南平棘,后因孟氏人数增多,故命名孟家庄至今。 |
明洪武年间(1368),任氏和秦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该地荆棘丛生,地势平坦,故取名平棘。委会驻地设在平棘,故名平棘村民委员会,后平棘改为平吉。 |
传明洪武年间(1368),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因村建在一条排洪沟内,村民挖洞居住,故名洪沟,因地势较高,又叫上洪沟,1956年改名为西洪沟。 |
传附近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排洪长沟,位于排洪沟下游居东,故称东洪沟,沿用至今。 |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周家庄,明洪武年间,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因周姓一家最先居住于此,故称周家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