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陆良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陆良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2013年12月24日,撤销中枢镇设立中枢、同乐两个街道办事处,同乐街道办事处辖同乐、新区、鑫城、希望4个社区;原中枢镇剩余社区居委会由中枢街道办事处管辖(省政府2013年10月20日批复)。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2013年10月20日批复,2013年12月24日,撤销中枢镇设立中枢、同乐两个街道办事处,同乐街道办事处辖同乐、新区、鑫城、希望4个社区。

元设陆凉州,州治在旧州。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其集市迁石墙寺。

雍正年间,迁往板桥村。

民国初期,分河东、河西2乡。

1951年,设板桥区。

1987年,改镇。

1950年10月,设三岔河区委,驻地三岔河村。

1956—1962年,经撤区并乡后四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

1983年3月,三岔河公社改称三岔河镇;同年8月底,镇改区。

1988年,复为三岔河镇。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陆凉卫屯皮,置千户所。

清初,在此设乡约所。

1970年2月,为马街公社。

1983年8月,改称马街区。

1988年2月,区改镇。

唐(南诏)、宋(大理)、元、明、清,皆于此驻兵镇守。

元、明、清,设铺递,名召夸铺。

清,设汛塘,称召夸糖,也曾驻兵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南华、南靖2乡。

1958年,设召夸公社。

1978年,召夸公社辖7生产大队、56生产小队。

1987年,改设召夸镇。

民国时,属南山区飞泉乡和凤雏乡。

1950年,飞泉、凤雏2乡撤并,成立陆良县第七区人民政府。

1956年,撤区并乡分设大莫古、阿油堡、麻舍所、戛古4乡。

1958年10月,分别成立团结公社和五一公社。

1962年12月,2公社合并为大莫古区。

1968年,改公社。

1983年3月,大莫古公社改大莫古乡。

2000年6月,大莫古乡改镇。

元初,置芳华县,属陆凉州。

明永乐初,县并入州,其后置屯堡为军户耕作区,名芳华大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第九区,后改为芳华乡。

1953年,改为第九区。

1983年8月,改名芳华区。

1988年3月,改芳华镇。

民国初,为西区,后改为第八区。

1963年,红星、联盟、五星3公社合并为小百户区。

1970年,改小百户公社。

1983年,公社改区。

1987年,区改乡。

2001年,乡改镇。

1983年,由原龙海公社分设活水乡。

2006年3月,活水乡的5村和原核桃村乡的雨麦红、沙锅村2村合并为活水乡。

1983年,龙海公社分设龙海乡。

2006年3月,由原双等口乡和原核桃村乡的大新、核桃、小寨3村合并组建,其所辖雨麦红、沙锅村2村划归活水乡,所辖核桃村、大新村、小寨3村会划归双符口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双符口乡更名龙海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