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明洪武元年(1368)赵村人去伏锣村娶亲,途中铜锣掉入泉井打转不沉,村民认为是吉利之地,逐渐成圩,取名锣圩。1927年迁现址,沿用原名,原址称旧圩。[详细] |
民国时设大杨村,因辖内大杨山得名。[详细] |
英江原为膺江,因村旁河流得名。[详细] |
英圩,传清顺治元年(1644)建圩,因属英江村地,故名。[详细] |
渌旺,原名渌望,后写成陆旺或六旺,壮语Luegmbangq,“渌lueg”指鸟,“望mbangq”指鸣叫。传清道光五年(1825)在山林中建村,夜间常有猫头鹰鸣叫,故名。[详细] |
高一即原高丽一村的简称。[详细] |
因机构设置在淝阳村而得名。[详细] |
高二即原高丽二村的简称。[详细] |
以辖内一座形似仙女的山得名。[详细] |
取双街村、桥龙村各一字得名。[详细] |
旧圩街建于元末明初,明清年间为我们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初年为武鸣西区的所在地。[详细] |
伏王,壮语Fagvuengz,“伏fag”是村名词头,“王vuengz”指黄或王姓,王、黄当地读音相同,此处指黄姓,即黄村。传南宋建炎元年(1127)由黄姓人建村,故名。[详细] |
树合取树德村、合兴村各一字得名。[详细] |
因取群英村、合兴村各一字得名。[详细] |
因取岽林村、岜洋村各一字得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