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绵竹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绵竹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2019年,撤销剑南镇、西南镇和板桥镇,设立剑南街道。

以原剑南镇部分行政区域滨河西路社区、大东街社区、五路口社区、三星街社区、大南路社区、迎祥街社区、仿古街社区和原西南镇及原板桥镇所属行政区域为剑南街道的行政区域,剑南街道驻西二环二段18号。

2019年12月11日以原剑南镇部分区域和原东北镇及原齐天镇所属行政区域设立,紫岩街道驻回澜大道238号。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下达《关于同意德阳市调整旌阳区等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5号)》,撤销遵道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龙镇管辖,九龙镇人民政府驻玉妃路224号。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德阳市调整旌阳区等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5号):撤销天池乡、拱星镇和兴隆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汉旺镇管辖,汉旺镇人民政府驻汉霞路17号。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土门镇更名为麓棠镇,以原土门镇所属行政区域为麓棠镇的行政区域,麓棠镇人民政府驻古楼街东延段1号。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德阳市调整旌阳区等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5号):撤销金花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广济镇管辖,广济镇人民政府驻广济路58号。

民国时设玉泉乡,包括今板桥公社在内。

1947年划玉泉乡为二,一部分仍为玉泉乡,一部分为板桥乡。

1949年解放,仍名玉泉场。

1958年10月成立玉泉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玉泉乡人民政府,1988年3月撤乡建镇,沿用至今。

清道光二年(1822)名新市镇,1940年名新市乡,1958年成立新市人民政府,1984年更名为新市乡人民政府,1988年撤乡建镇,2006年7月观鱼镇并入新市镇,沿用至今。

北宋时绵竹辖五镇十三乡,五镇是:石碑、新巴、孝泉(今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及绵竹市孝德镇)、高坪、普润。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与孝泉分设)名为“忠孝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乡公所设在“孝德观”内,改名“孝德乡”。

1958年改名“孝德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孝德乡”,1994年撤乡建镇,更名“孝德镇”,2006年6月将绵竹市的清道镇、齐福镇合并到孝德镇。

1935年建富新乡。

1942年12月解放,仍名富新乡。

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了富新乡人民政府。

1954年将桥楼村划给兴隆乡管理辖,成立生产合作社。

1958年公社化,富新、五福、什地、兴隆、绵远5个乡合并成立东风人民公社。

1960年成立富新人民公社。

1984年复名富新乡,1988年6月16日撤乡建镇。

2006年7月五福镇并入富新镇。

2019年,绵远镇并入富新镇。

什地乡建置于1938年;1952年建政时沿用;1953年划分成什地乡与下寺乡;1955年又合两个乡为什地乡;1955年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实现公社化,由什地、富新、五福、绵远、兴隆5个乡合并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什地乡为第四区队;1960年建立什地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什地乡;1993年12月撤乡建镇,沿用至今。

原为茂县所辖,位于茂县东境。

清朝光绪年间,称为大坝。

1935年冬,更名为清平。

1937年更名为乡保制。

1951年10月由茂县划归绵竹管辖。

1953年成立乡人民政府,1959年9月分出天池,单独成立清平人民公社。

1984年成立清平乡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8日,清平乡撤乡设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