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弥勒市江边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弥勒市江边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江边村村委会位于乡政府所在地,为全乡唯一一个非贫困村。海拔1166米,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800毫米。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798户2714人,贫困人口有89户347人,外出务工人员521人,人均收入9860元。民族以壮族为主。国土面积43.83平方公里,耕地4395.9亩,林地46869.6亩。所有小组均通水泥路,通宽带网络,种植业以玉米、芒果为主,养殖以猪、羊为主。

主要产业情况:

1.种植业及林果产业。目前江边村委会共栽种玉米26000余亩、山地葡萄10亩、大棚韭黄26亩。在发展传统种植业的同时,江边村在江边自然村、小中寨、落洪沟、底泥沟等小组均大面积种植芒果,目前全村共栽种了接近10000亩芒果(仅农户不算企业),其中挂果面积已达6000余亩。

2.村集体经济。村委会每年村集体经济74000元,主要来源于芒果基地租金;江边一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0万元,来源于农贸市场和宾馆租金;江边二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6万元,来源于场地租金和房屋租金;江边三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6万元,来源于农贸市场、宾馆和土地租金。

3.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江边集镇-落洪沟小组-江边驳船-雷打滩电站库区“四点一线”沿江旅游区。一是打造江边驳船,依托南盘江河流文化,亚洲最高铁路桥等,发展漂流、垂钓、观光等旅游项目着力打造“盘江一日游”;二是建有江边民族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化陈列室,并结合我乡神秘的阿哲文化和多彩的壮乡文化,以落洪沟小组为核心,探索发展民俗观光游;三是打造落洪沟小组壮族特色农家乐项目,建设壮族特色村落。目前,该小组农家乐已开始营业,并制作了壮族墙体文化,建设了壮族铜鼓广场及附属设施等,营造浓厚民族团结氛围。

今后产业发展思路为: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江边村党总支带领全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目的,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扩大芒果、玉米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2.大力发展主要经济产业。江边村委会主要经济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继续发展芒果基地。同时推进新兴葡萄种植等特色产业,以江边村为中心,向周边村组辐射。

挨村村村委会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北方向,距离乡21公里,海拔1344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800毫米。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658户2327人,贫困人口有81户304人,外出务工人员406人,人均收入9863元。民族以彝族为主。国土面积32.09平方公里,耕地5543亩,林地40772亩,进村道路均全部硬化,种植业以玉米、核桃和板栗为主,养殖以山羊为主。2017年底整村实现脱贫出列。

主要产业情况:

1.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四通。积极整合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目前只有丫勒村小组尚未实现村内道路硬化。

2.传统农业。首先,玉米、甘蔗仍是挨村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作为传统产业,重点在稳定面积,加强管理,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搞好坡地综合改造,在市场处于低谷时要树立信心,稳定村民情绪,加强对土地种植综合管理,稳定和提升产业产量;另一方面要在提高产量和创新品种上下功夫。其次,在雨腊村小组水源较好,坡度较为平缓的耕地上发展蔬菜种植业,目前已种植350亩左右。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乡党委的产业政策指引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板栗种植5000余亩,核桃10000余亩。

今后产业发展思路为: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努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高原特色林果产业和乡党委政府“一花三果”的整体规划,大力发展板栗、核桃种植,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宁就村村委会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北方向,距离乡30公里,海拔1266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800毫米。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582户2154人,贫困人口有122户518人,外出务工人员302人,人均收入9860元。民族以壮族为主。国土面积18.76平方公里,耕地1898.99亩,林地4291.89亩,进村道路均全部硬化,种植业以甘蔗、玉米为主。2017年底整村实现脱贫出列。

主要产业情况:

宁就村委会现没有工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甘蔗,特色产业主要种植板栗、核桃。在林果产业方面:在高海拔地区发展核桃和板栗(目前核桃18000余亩,板栗3000余亩);于2018年新发展无筋豆和紫甘蓝300余亩;种植甘蔗共2600余亩。

布腊村村委会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北方向,距离乡30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800毫米。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357户1138人,贫困人口有91户374人,是全乡两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外出务工人员278人,人均收入9860元。民族以傣族和壮族为主。国土面积21.89平方公里,耕地1188亩,林地16452.1亩,进村道路均全部硬化,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和甘蔗为主,养殖以山羊为主。2017年底整村实现脱贫出列。

主要产业情况:

在乡党委、政府的产业政策指引下,根据村情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目前已种植已种植芒果400余亩;种植水稻300余亩;种植甘蔗1000余亩;发展黑山羊养殖1000余只。

今后产业发展思路为:

充分利用点江路的交通优势,发展特色疏菜、大棚疏菜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在点江路沿线,以发展芒果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为主,形成成片、成规模、吸引力强、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同时,抓好传统养殖产业—黑山羊养殖,多渠道发展,同时发展核桃、板栗等产业。

干田村村委会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边,距离乡17公里,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800毫米。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486户1591人,贫困人口有86户372人,外出务工人员100人,人均收入9873元。民族以彝族为主。国土面积14.88平方公里,耕地4020亩,林地16080.9亩,进村道路已全部通水泥道路,种植业以玉米、烤烟、芒果为主,养殖以山羊为主。2017年底整村实现脱贫出列。

主要产业情况:

1. 芒果种植情况:主要种植在干田、阿保租、绿柴冲三个小组。共种植芒果为2600亩,每年由于自然灾害(霜降)影响,至今还未挂果。

2.核桃种植情况:核桃种值分布在村委会的鲁地、上寨、龙母配、绿柴冲、干田、阿保租6个村小组,目前共种植核桃4500亩,挂果面积共800亩。

3.板栗种植情况:主要种植在上寨、鲁地、绿柴冲三个小组,种植面积为1600亩,现已全挂果。

4.烤烟种植情况:烤烟种植所有村小组共种植960亩。

今后产业发展思路为:

1. 芒果种植计划继续发展芒果3000亩,并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争取芒果尽快挂果实现收益。

2.核桃主要规划种植于鲁地、绿柴冲两个小组,下一步计划再发展500亩。核桃生长周期8-10年,近几年主要以管护为主。

3.板栗主要规划种植于上寨、鲁地、绿柴冲三个小组,由于板栗市场需求紧俏,加之产量大,发展后劲十足,下一步计划新增种植数1000亩。

平地村村委会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向,距离乡8公里,海拔1496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800毫米。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536户2081人,贫困人口有304户1425人,外出务工人员81人,人均收入9873元。民族以彝族为主。国土面积28.9平方公里,耕地1662.96亩,林地37661亩,进村道路均全部硬化,种植业以玉米、核桃和烤烟为主,养殖以山羊和土鸡为主。2017年底整村实现脱贫出列。

主要产业情况:

目前,平地村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产业咭枷拢烊褐诘髡┮挡到峁埂�

1.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平地、新农庄、大窝铺、地房等四个村小组发展芒果种植约13000亩;在平地、新农庄、大窝铺、田房等村小组发展核桃种植8000亩;在所有村组发展烤烟种植2160亩。

2.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平地村委会发展土鸡养殖700余只,2018年收益2万元;于2018年在村委会发展蜜蜂养殖共50箱,目前还未收益。

今后产业发展思路为:

1.继续做好土鸡、生猪、山羊养殖。动员养殖户继续发展好养殖产业。

2.种植业主要以发展芒果和核桃、玉米为主。

3.继续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小倮份村村委会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向,距离乡18.5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600毫米。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582户2219人,贫困人口有303户1230人,外出务工人员112人,人均收入9862元。民族以彝族为主。国土面积17.04平方公里,耕地4388亩,林地19408.6亩,进村道路于2016年已全部通水泥道路路,种植业以玉米、烤烟为主,养殖以养鸡为主。2016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主要产业情况:

1.传统农业:目前玉米、烤烟仍是小倮份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作为传统产业这个产业放不得更丢不起,重点要在稳定面积,加强管理,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搞好坡地综合改造,在市场处于低谷时要树立信心,稳定村民情绪,加强对土地种植综合管理,稳定和提升产业产量;另一方面要在提高产量和创新品种上下功夫。2018年小倮份村委会种植烤烟1590亩。

2.林果产业:根据小倮份村特殊的山区地貌,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一花三果”发展思路,村民积极提高荒地、坡地土地综合利用率,重点发展核桃种植。截至目前,共种植核桃2.2万亩,种植芒果4000亩,种植板栗2000亩。

今后产业发展思路为:

改善高粱良种,提高酿酒原料高粱产量,发展好传统后山高粱酒,大幅提高后山高粱酒产量及销量,真正使产业发展惠及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