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平塘县平舟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平塘县平舟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一、地域情况

平湖镇拉全村在2004年合并行政村时,由原拉全村、拉塘村及摆烈村的甲帮、下硐、拉那三个组合并而成。全村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拉全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面,东临新舟村,南接吉古村,西接兴民村,北与甘寨乡磨刀接壤,册山公路将拉全村分为东西两半,均居住在高坡地区,村办公房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

二、人口情况

全村共辖16个自然村寨,19个村民组,总人口由2005年的2120人增加至2010年2166人,少数民族2007人,以布依族居多,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6.2%。人口出生指标均控制在县下达范围内,农业劳动力基本不变,以布依族聚居为主。

三、经济运行情况

拉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油菜、太子参、花生、黄豆、杨梅、梨子等。

四、基础设施情况

交通方面:在19个村民组中有15个村民组通简易公路,路面窄,多数路面在3米以内,在交通安全上存在不足。

五、农田水利方面:拉全村耕地总面积2360亩,其中田960亩,土1400亩。整个开花寨村多居住在高坡,无水源灌溉,所有田只能依靠望天水解决灌溉,抗旱能力弱。

六、林业情况

拉全村林地面积6000亩,森林覆盖率为70%以上,全村无草地资源。

兴民村地处平塘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约23公里,由原来的甲善村与摆烈村2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1个自然村民小组,总人口2073人,现有党员42人;居住有汉、布依、毛南、苗、水、壮等民族杂居,全村汉族共17人,布依族集中为主的少数民族村,以农业耕作为主要生活方式,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769亩,其中耕田为963亩,耕地806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水稻、太子参、玉米、油菜、高梁等。
苗攀村位于县城西北部,村办公房所在地离乡政府18公里,距平塘县城9公里,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6-19摄氏度,雨量充沛,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2004年由原来的新联村、双河村合并而成。到2009年为止,全村15个村民组都修通了公路,幅员15.73平方公里,耕地1846.56亩,其中田880.86亩,地965.7亩。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由12个自然村寨组成,2010年末总户数526户,人囗2231人,在外务250人,其中少数民族2288人。

苗攀村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农收入主要是粮食收入、种植收入和打工收入,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人均收入3060元。

京舟村位于白龙乡政府驻地,距平塘县城13公里,全村9个村民小组,834户3274人。耕地面积253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人均产粮4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535元。京舟村有党员74名,是一个以布依族人口聚居为主的村寨。村里设有远程教育点、党员活动室和图书室。目前,种植业、养殖业是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境内山高坡陡,沟溪纵横,风光秀美,空气清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董联村位于白乡东南面,全村人口2258人,耕地总面积为2941亩,村内风景迷人,民风民俗浓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山高石多,峰峦重叠,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美术和西瓜,最近几年村民主要以烤烟为经济支柱,董联村东临京舟村,南接甘寨村,西与谷硐村洽接,北与龙乡村洽接,具有物流与经济往来的地埋位置之重要性。

黄平村位于平塘县白龙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平均海拔850米,下辖9个村民组。东接摆克村,南与京舟村相接,西与新全村毗邻,北与乐康村相连。全村总面积为23.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2亩(田560.28亩、土1160.72亩),林地3015亩,可开发荒山荒坡800亩,林地覆盖率为48%。村总人口数为1983人,0党员48人,布依族人口占90%以上,是一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

黄平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有丰富的煤矿、森林资源,一条清澈如镜、永不干沽的河流从坝子中间穿流而下,两岸有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这里田土平坦开阔,是发展种养业的最佳首选。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养育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民,欢迎各单位、各部门、各界人士到我们黄平来开发、做客,黄平人民欢迎您!

--人口总数:1118人农业人口:1105人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1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佈依族.汉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乐康.冷水.翁拱.马惹.黄林等五个村民组生产总值: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名特产品:辣椒办公所在地:乐康组

摆克村位于平塘县白龙乡的东北面,距政府驻地10公里,平均海拔980米。村辖7个村民组,幅员面积23.25平方公里。东面、南面公别与都匀市平浪镇、沙寨乡接壤,西面、北面分别与本乡黄平村、乐康村相连。总户数298户1213人。布依族占100%。耕地面积1205.2亩(田624.78亩、土580.42亩),林地1500亩、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1000亩,森林覆盖率45%,年均气温13.5,总积温6020.9,无霜期305天,降雨量1325,年日帐笔�1253.4小时。2010年外出务工人口117人。
位于平舟镇北部,平舟镇政府驻地北面16千米。村委会驻麻懂,属平舟镇。东至黄平村,南至龙兴村,西至都匀市平浪镇凯酉村,北至乐康村。辖7个村民小组:一组(麻董)、二组(牛滚凼)、三组(白岩)、四组(马惹平寨)、五组(高坡)、六组(塘树)、七组(扁街)。总面积13.931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33333平方千米。人口390户1710人,布依族占95%。有林场至乐康通村公路通过。有5个组已实现路面硬化、全部7个组已通自来水。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主要特产:茶叶。长途电话区号:0854,邮政编码:558300。
龙兴村地处白龙乡北面,距乡政府3.5公里,距平塘县城17公里。是撤、并、建前乡政府所在地,东接兴全村,南面与董联村相接,西与董联村吡邻,北与谷硐乡、凯口镇相连。全村辖9个村民组,有510户1951人,居住着布依族、汉族,其中主要以布依族为主,布依族占87.5%。有耕地面积1703.23亩(田931.01亩、土772.22),林地面积8726亩。地貌平坦,比较适全经济林开发。

甘寨村位于甘寨乡政府所在地,册三公路穿境而过,辐员面积13平方公里,东接磨刀石村,南临基哈村,西靠卡罗乡,北连土寨村,辖13个村民组。2007年末,全村有698户2843人,其中农业人口628户2756人,有劳动力1217人;汉族1763人,占62.01%;少数民族1080人,占37.99%;其中:布依族占17.32%;苗族占17.1%;其他少数民族占3.57%;农民人均纯收入1855元,人均占有粮392公斤。属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在册耕地总面积1969.27亩,其中田1339.66亩、土629.61亩,有林地面积1300亩,有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全村平均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17.20℃,无霜期308—314天,降雨量1210—1240毫升,年日照时数95.7小时。

甘寨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养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有水稻、玉米、烤烟、细刀豆、蔬菜等农作物;养殖业主要以二元母猪和仔猪育肥为主。在农业生产上率先实现“粮—猪—沼—豆”生态立体农业,建有人畜分离生态养殖小区1个,现存栏育肥猪50余头。母猪养殖:能繁母猪养殖13个组139户,存栏164头;自由选育母猪11个组83户,存栏109头;外元母猪4个组22户,存栏50头;麻山土鸡养殖:通过宣传发动,在小山林组、高坡组实施40户2000羽。

多年来,甘寨村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参与,大力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基础逐步得到夯实。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在县挂钩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级无偿帮扶资金及物质20余万元,对小山林及老甘寨上、下组主干道公路进行改造,并实施了连户路面硬化近2公里,完善了小山林组养殖小区的各项硬件建设,实现水、电、路三通。2008年,县委、县政府继续把甘寨村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重点发展种养业,侧重发展养殖业,为甘寨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土寨村位于甘寨乡北面,距乡政府12公里,辖7个村民组,全村290户1290人,少数民族516人占总人口40%,年劳动力773人,文盲半文盲120余人,初中毕业仅有220人,全村现有耕地1493亩,其中田830亩,土663亩。林地1200亩,可开发荒山荒坡3000亩,森林覆盖达60%以上,雨量充沛,年日照时间长,水资源厂丰富但需要开发。

土寨村属省定一类贫困村,交通信息闭塞,报刊邮件均靠往来顺带,2001年已安装程控电话到邻村苗坡村,延长3公里即可到达该项目区,近年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亲人生活、生产劳动联系相对困难,严重制约该地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土寨村由于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仍保留传统式种植,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差,人口素质整体低下,脱贫致富步伐太慢。

现有村民小学校一所,班级6个,在校生1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6%,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60%,有村办土寨村位于甘寨乡北部,距乡政府约10公里,辖7个村民组,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东临苗乡村,南接苗坡村,西靠卡罗乡,北与白龙乡相通,2004年年末总人口298户,其中少数民族687人.占52%,年劳动力790人.

交通条件差,小农经济意识较浓,市场信息不灵活,素质不高,水源靠水渠但渗透严重,多数仍靠天吃饭,教育、卫生落后。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缓慢。有村办公房一幢,没有文化室,交通条件差。

苗乡村地处甘寨乡北面,距平塘县城6公里,北抵白龙乡、东与平湖镇接壤,具有较好的城郊区位优势辖6个村民组,面积11平方公里;东接平湖镇万独村,南临磨刀石村,西靠土寨村,北通白龙乡。可开发荒山荒坡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60%,降雨量约1280mm,年日照时间1262小时,矿产资源主要以煤为主。总户数有279户,总人口1274人,耕地面积887.5亩(其中田421.5亩、土466亩)现有劳动力615人,人均纯收入721.7元,人均占有粮280kg,电视覆盖率为60.5%。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教学条件差,医疗无保障,是一个典型的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的贫困村。

在教育方面:现有村民小学校1所、在校生2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8%,组组通电视、尚有卫生室1个、村办公房1幢、饮水困难、5个组全年缺水累计达三个月之久,水源少,交通差,至今多数人家仍采用马车运输不便,文化素质低,尚有文盲半方盲120人左右,经济、基础薄弱,抑制返贫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差。

生活方面:苗乡村由于经济基础差,小农经济思想浓,市场信息不灵活,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交通条件差,尽管有4个村民组虽距县城不足5公里,但行程需要两个小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易返贫。在生活生存方面,人畜饮水困难,基础设施差,村小学附属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磨刀石村位于县城西面,距县城约5公里,处册三公路线上,辖10个行政村民组,辐射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东接平湖镇,南接基哈村,西通甘寨村,北与土寨村交接,现有耕地1634亩(其中田926亩,土708亩),森林覆盖率约40%,年均气温16.5oC日照1260小时,年无霜期302天,降雨量1274毫米,可开发荒山荒坡4000亩。

全村2004年粮食总产量835.1吨,大牲畜存栏501头,生猪1620头,农发人均收入1300元,人均占有粮600公斤,全村“两杂”面积推广1200亩,共有贫困户19户,贫困人口80余人,农发主要收入来源于粮食生产。

现有小学一所,班级7个,学生总人数3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广播电视覆盖率达60%,现获绿证5人,村文化室,卫生室设备简陋,组组通电。

虽有册三公路穿过磨刀石村,但尚有80%的村民组均住山湾交通不便。无支柱产业,农发经济实力不强,货币收入少。群众文化素质低,接受科技知识慢。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多数村民组仍靠天吃饭,抑制返贫能力不强。

基哈村位于甘寨乡南面,村所在地距乡政府约3公里,距县城约7公里,处在县城至摆茹县级公路干线上,辖7个村民组,面积约11平方公里,东接磨刀石,南临平湖镇拉全村,西靠摆茹镇,北通甘寨村。2006年末总人口1640人,404户,其中少数民族1626人,占99%,年劳动力856人。

全村耕地面积1508亩(其中田630亩,土878亩)可开发荒山荒地3000亩,森林覆盖达70%以上,水资源有待开发,特别是龙井风景点有待利用。

2006年末粮食部量712.4吨,大牲畜存栏425头,生猪1408头,“两杂”面积推广约1100亩;2006年全村贫困户56户,贫困人口226人。

60%的村发组交通不便。多数都是靠天吃饭。信息不灵,市场观念淡薄,经济基础差,扩大再生产能力低。文化教育、卫生落后,整体素质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