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所辖行政区划为原清远县境域之一部分。 汉元鼎六年(前111)置中宿县,属南海郡。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以桂阳郡南部,立始兴郡,中宿县改属始兴郡。 南北朝,宋泰豫元年(472),始兴郡改称广兴郡,齐建元元年(479)复为始兴郡,中宿县属之。 梁武帝期间,置清远郡,辖中宿、威正、廉平等5县,隶属衡州。 陈朝,清远郡属西衡州。 隋开皇十年(590)废清远郡,置清远县、政宾县,属南海郡。 唐武德六年(623)废政宾县并入清远县,属广州督察府辖。 五代南汉以及宋、元、明、清等朝,清远县均属广州府(路)。 1936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83年7月,改隶广州市。 1988年1月,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原清远县境分置清城区、清郊区(今清新区)。 |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为中宿县地。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属清远郡。 隋唐宋元明清时,为清远县地。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建立清远市。 原清远划分为清城区、清郊区。 1992年6月13日,撤销清郊区,设立清新县。 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清新县,设立清远市清新区,辖三坑、太平、山塘、太和、龙颈、禾云、浸潭、石潭镇和笔架山林场。 2018年笔架林场并入太和镇管辖。 |
清嘉庆十八年(1813),从清远县划出吉河乡和从英德县划出大陂都白石乡、迳头乡、独石乡、观音乡、高台乡、虎山乡的6个乡,建立佛冈直隶军民厅,直隶广东布政使司。 1914年,撤厅改县,始称佛冈县。 1920年,隶属中区绥靖公署。 1947年,隶属第二专署督察区。 1949年10月,佛冈解放,隶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 1953年2月,清远县第七区划归佛冈县辖,全县共辖4个区。 1958年7月,清远县龙山乡(今龙山镇)划归佛冈县辖。 1961年5月,恢复佛冈县建制。 1963年,佛冈县划归韶关专区管辖。 1983年,划归广州市管辖。 1988年1月,划归清远市管辖。 |
西汉,汉高祖析长沙郡南部设桂阳郡,置阳山县,属荆州。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孙权取桂阳郡地,遂属孙权。 建安二十五年(220),入含洭县。 吴甘露元年(265),析桂阳郡置始兴郡,仍属荆州,以含洭县之桃乡置阳山县,属始兴郡。 晋太康元年(280),始兴郡隶属广州;永嘉元年(307),改隶属湘州;咸和三年(328),又改为隶属荆州。 南朝宋时,阳山县皆随郡改属,曾隶属广州始兴郡、湘州始兴郡、湘州宋安郡、湘州广兴郡、湘州始兴郡。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置阳山郡、梁乐郡(今县境南部,治所失考),属衡州(治所在含洭)。 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德四县,梁乐郡辖梁乐、洊安两县。 陈因之。 隋开皇十年(590),平陈,废阳山、梁乐两郡,置连州,阳山、梁乐两县属连州。 大业三年(607),废连州,置熙平郡,隶属荆州,阳山、宣乐两县属荆州熙平郡。 大业十三年(617),宣乐县并入阳山县,熙平郡属萧铣。 唐武德四年(621),平萧铣,改熙平郡为连州,阳山县属连州。 贞观元年(627),连州属江西道。 天宝元年(742),改连州为连山郡,隶属岭南道。 乾元元年(758),连山郡复为连州,隶属湖南道。 大历三年(768),连州改隶岭南道。 阳山县俱随州郡改属。 五代南汉时,阳山县属连州。 宋开宝四年(971),平南汉,阳山县属广南东路连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连州路,阳山县属连州路。 元至十九年(1282),升桂阳县为桂阳州,初隶属湖南道,后隶属广东道,阳山县属桂阳州。 明洪武二年(1369)四月,废桂阳州,阳山县并入连山县,属韶州府。 洪武十四年(1371)十月,废连山县,复置阳山县,属广州府。 洪武十三年(1380)十一月,连山县从阳山县析出。 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连州,阳山县隶属广州府连州。 清雍正七年(1729),改连州为直隶州,阳山县属连州直隶州。 1914年,阳山县属广东省岭南道。 1926年,属广东省北区。 1936年,改属广东省第二行政区。 1950年1月,属广东省北江区。 1952年9月,属广东省粤北行政区。 1956年3月,属广东省韶关专区。 1958年11月,阳山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10月,复置阳山县,均属广东韶关专区。 1979年,属广东省韶关地区。 1983年6月,属广东省韶关市。 1988年2月,属广东省清远市。 |
梁天监五年(506),设广德县。 隋开皇十年(590),改名广泽县,隶属连州。 仁寿元年(601),避太子杨广名讳,改称连山县。 唐天宝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年)升为郡,隶属岭南道。 北宋隶属江南西道连州、广南东路连州。 南宋绍兴六年(1136)废县为镇,绍兴十八年(1148)复县并移治程山下(今福堂永丰司城街),改称程山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治古县坪,复称连山县,属江西行省湖南道连州。 明永乐元年(1403)再迁程山,隶属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连州。 清朝以后隶属广东省,嘉庆二十一年(1816)升为绥瑶直隶厅。 1912年复为县;1946年迁治永和,其间先后隶属岭南道、北区善后公署、第二行政督察公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3年1月,与连南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隶属粤北行署。 1954年1月恢复连山县建制。 1958年12月,与连县、连南、阳山合并成立连阳各族自治县。 1960年10月恢复阳山县后,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 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山县,设立连南瑶族壮族自治县。 1962年3月,撤销连南瑶族壮族自治县,恢复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1962年9月26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属韶关地区管辖;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县级韶关市合并成立韶关市,隶属韶关市;1988年1月7日,成立清远市,划归清远市管辖。 |
1946年,撤销连阳安化管理局,置连南县,县府驻三江城,辖连阳瑶民聚居区。 1953年1月,与连山县合并,把连县的三江和阳山的寨岗划入,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 1954年3月,原连山县辖地划出,恢复连山县建制。 1955年9月,连南瑶族自治区改称连南瑶族自治县。 1959年3月,与连县、连山、阳山合并为连阳各族自治县。 1960年10月,阳山县划出,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 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南瑶族自治县,属韶关地区管辖。 1988年1月,新建清远市,划归清远市管辖。 |
春秋时期属百越地。 战国时期属楚地。 秦代属南海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浈阳、含洭两县,属南越国。 东汉沿西汉旧制。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属荆州始兴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属广州始兴郡。 刘宋泰始三年(467),改浈阳县为贞阳县。 泰豫元年(472),属湘州广兴郡。 南齐建元元年(479),贞阳县复名浈阳县,与含洭县同属湘州始兴郡。 隋开皇九年(589),浈阳县属韶州。 唐天宝元年(742),属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属广州。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升广州为兴王府,浈阳、浛洭两县属兴王府。 宋乾兴元年(1022),改浈阳县为真阳县。 宣和二年(1120),英州被赐郡名真阳郡。 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英州为英德府,属广南东路,辖真阳、浛洸两县。 元至大元年(1308),复降为州,领真阳、浛洸、翁源三县。 延祐元年(1314),废真阳、浛洸两县并入英德州,属江西行省广东道。 明洪武二年(1369),改英德州为英德县,属广东行中书省韶州府。 清沿明制,英德县属广东省韶州府。 民国时期英德县建置没有大的变化。 1949年10月9日,英德县城解放,隶属韶关市。 1988年1月,英德县隶属于清远市。 1994年1月12日,英德撤县设市(县级),由清远市代管。 |
秦代属长沙郡。 西汉初置桂阳县,属长沙国。 汉景帝元年(前156),以湘、粤北地置桂阳郡,桂阳县隶属桂阳郡。 隋开皇十年(590),始设连州,治所在桂阳(今连州)。 大业元年(605),连州改称熙平郡。 唐武德四年(621),裁熙平郡复置连州。 天宝元年(742),改连州为连山郡。 乾元元年(758),复名连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升为连州路。 清雍正七年(1729),改为连州直隶州。 1912年,连州改连县。 1958年11月,连县、阳山、连南、连山四县合并,称连阳各族自治县。 1960年10月,分出阳山县,称连州各族自治县。 1961年10月,又分出连南、连山两县,复名连县。 1994年4月22日,撤销连县,设立连州市(县级),由清远市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