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中路街道,原名五十一千米,因仁和区平地至大渡口经此处是51千米而得名。1974年7月,设渡口市东区五十一千米街道。 1987年7月,更名东区大河中路街道。 1994年4月,更名五十一街道,属仁和区。 2000年,更名大河中路街道。 2019年,大河中路街道大河南路社区炳仁路中心线以南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仁和镇管辖;仁和镇花城社区、老街社区炳仁路中心线以北和前进镇渡口村大河中心线以东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河中路街道管辖。 大河中路街道位于四川攀枝花仁和区。下辖: 510411001001 111 大河中路社区 510411001002 111 大河南路社区 510411001003 111 弯腰树社区 510411001004 111 阳光社区 |
一、基本情况 仁和镇位于攀枝花市西南部,是仁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和通讯中心,距市中心15公里,渡仁西线和渡仁东线贯穿全境。东与金江接壤,西临中坝乡,南与总发乡交界,北与前进镇为邻。境内分布三山两河,海拔1108—1899米。境内以山区河谷坝地为主,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无霜期300天以上,具有日照强、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等特点。镇辖4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有23个农业村民小组,76个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12372户,总人口35737人,其中农业人口6765人,非农业人口28972人。 全镇幅员面积38.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940亩,其中田2010亩,地930亩,人均占有耕地0.27亩。林地总面积3819公倾,林地2174公倾,有林地418公倾,森林覆盖率38.38%。 二、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境内有大型集贸市场2个,小型市场2个,市场规模达37943平方米;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东南西北干道形成网络。随着炳仁线、雅攀、攀永高速公路的开通,仁和镇将成为南达昆明,北达成都的交通要道。 境内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5所,学生教育率、升学率均达100%;有市级医院2所,区级医院1所,村甲级卫生站6个,敬老院1所,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电视普及率96%,电话普及率60%以上。 三、资源基本情况 1、境内的岩神山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各方游客,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2、随着胜利水库支斗渠的建成并投入使用,10000亩林果地水源得以保证; 3、随着城市整体规划由4.2平方公里调整为15平方公里,现正加紧对小区城镇建设的开发和投资力度; 4、仁和镇四面青山环绕,污染小、空气清新,具有攀枝花市后花园的美称,是居家住宅的最佳选择。 四、招商引资 充分利用仁和镇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以“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为出发点,积极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制订优惠的政策。2002年先后引进四川鑫欣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建桥集团商业开发有限公司、富麒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在我镇落户。 |
平地镇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最南端,即攀枝花市“南大门”所在地,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它东临金沙江与凉山州的会理县隔江相望,西南与云南省永仁县毗邻,北与本区的大田、大龙潭彝族乡接壤,成昆铁路、108国道、214省道穿镇而过。全镇幅员面积182.7平方公里,镇域辖5个村,1个居委会,45个合作社,居住着彝、汉、傣、白等民族,总人口数14960人,少数民族人口9844人,占全镇人口的67%,是全省117个少数民族乡(镇)中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最大的镇。 近年来,平地镇党委、政府按照“旅游兴镇、产业富镇、生态靓镇”的思路,“调结构、创品牌、保稳定、促发展”的措施,大力培育以旅游观光农业为主的主导产业。“十五”计划末,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68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1.121亿元,其中,企业总产值5754万元;农业总产值5231万元。实现本级财政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65元。 烤烟、板栗、葡萄、二线蔬菜、畜牧业五大产业建康发展。其中烤烟种植面积达2617.25亩,产量5860担,交售金额352万元;板栗种植面积达15000亩,产量达1700吨,外销量达12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680万元;葡萄种植面积达13800亩,产量达2500吨,产值达200余万元。境内储备有白拉古仙人洞景区开发、板栗深加工、高岭土深加工、石膏开采加工等10余个招商引资项目。建有攀西阳光酒业有限公司、攀枝花市光升葡萄酒厂、仁和区平地水泥厂、攀枝花市渝富石膏厂等企业。先后引进了成都天府少城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云南楚威石业有限公司等外商到平地投资创业。 平地镇地属二半山区,最高海拔2367米,最低海拔928米,相对高差1439米,林地面积202298亩,森林覆盖达74%,气候属南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度。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2005年9月,平地镇迤沙拉村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境内居住的彝族属 “里颇”支系,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字,流行对山歌,盛行打跳。除传统节日外,有“泼水节”、“龙舟节”、“川滇民族风情节”等,最具彝族特色的7月“火把节”(农历6月24日),彝族“里颇”支系与汉族的大融合,它改变了“里颇”原来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习俗,使之与汉族相近或相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民族风情文化。 |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南端与云南省永仁县接壤,距攀枝花市中心35公里,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川滇108国道纵贯全镇,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备。海拔在1500-1700米之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4摄氏度,拥有南亚热带农业生态生物资源,动植物生长环境好,特别适宜种植石榴。总人口出生11230人,其中农业人口7400人,加城镇人口万余人。 |
攀枝花市仁和区福田镇位于攀棱花市西部的川滇交界处,镇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55公里,是攀枝花市26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是攀枝花市的西大门,福田镇与云南华坪相邻,是云南省滇西北地区入川的必经之地。川滇宁华二级路贯穿全镇,村村社社通公路,距西区格里坪火车站1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2.3平方公里。 全镇辖4个村1个居委会20个合作杜,耕地面积3690.2亩,总人口3815人,其中城镇人口258人,农村人口3557人。 全镇主要有汉、彝。傣三种民族,并有少量的傈僳、纳西、壮、回、满、白六种民族杂居,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8.2%。福田镇是(1994年)仁和区第一个实现小康的乡镇,也是攀棱花市第一个实现小康的民族乡镇。1997年福田镇被四川省政府评为“四川省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福田镇于1995年10月被列为四川省小集镇建设试点镇,是攀枝花市21个试点小城镇建设的乡镇之一。 |
金江镇位于攀枝花市市区东部,辖区总面积131.5平方公里,已形成的镇城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七个行政村,三个居委会,总人口27289人,其中,城镇人口11616人,占42.6%;农业人口9173人(农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业的人口1060人),占33.6%;暂住人口6500人,占23.8%。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24303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21974万元,占89.7%;农业总产值2329万元,占10.3%;高耗能工业及城市经济已逐渐成为辖区内的支柱产业,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 金江镇是攀枝花市的城市八大片区之一,规划功能为工业基地。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具备扩大城市规模和发展高耗能工业的成熟条件。我镇城区现有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正在扩建至10万吨);11千伏,35千伏和50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有钢、木、油三条铁路专用线与成昆铁路相连,同时配套的有三个占地30亩—80亩的铁路装卸货场;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六家商业银行均在我镇设有分支机构;攀西最大的石油储备库和液化气储备站座落在我镇境内;我镇还拥有装机容量2万门的程控电话系统一个,移动电话机站2个;在教育设施方面有高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三所,城区小学4所,幼儿园、托儿所也相应齐备;医疗设施方面有医院2个,城区卫生站6个;我镇有线电视系统与市中心并网,城区覆盖率达100%。 金江镇的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攀枝花最大的水库—胜利水库及1600多个中小型水库提供生产用水。有丰富的光热和土地资源。气候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气温20.4C,最冷月平均温14.2C,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数达2745小时,几乎全年无霜。土壤以羊毛砂为主,占50%,红壤土占20%,粘土30%,镇辖区可耕地面积约为860公顷,市、区规划可开垦成耕地的荒坡、荒地有1728公顷。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且产量极高。是发展纯天然绿色食品产业的理想之所。 |
布德镇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西北部,东与仁和区务本乡、红泥乡接壤,南接西区相邻,西与云南省华坪县大兴乡交界,北与仁和区同德镇接壤。最高海拔2936米,最低海拔1139.6米。境内多为二半山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6℃。盐乌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全镇幅员面积145平方公里,辖10个村,68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12150亩,其中水田7695亩,地4455亩,人均耕地0.83亩,林地面积104105.5亩,森林占总林地的74%。全镇总户数为4188户,总人口为15501人,有彝、傈僳、回、傣族等民族人口2716人。盛产粮食,蔬菜;蚕桑、出栏肥猪等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均居全区前列。布德镇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自然景点重多,山青水秀,民风纯朴,是您投资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热土。 |
攀枝花市仁和区辖乡。1965年划入渡口市大河区,1971年并纳拉、灰老、田房3个乡置前进公社,1973年改属渡口市东区,1975年改属郊区(今 7 仁和区),1983年置前进乡。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7公里。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宝鼎、胜利、高峰、田宝、永胜、普达、前进、渡口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化工、冶炼、建材等厂。农业主产玉米、水稻、小麦。养殖业有淡水鱼、生猪、牛羊、家禽。 |
大龙潭彝族乡地处金沙江畔,全乡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60米,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20.3度,年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350多天,气候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也复杂多样。 主要矿产资源有苴却砚石,石灰石,粘土等,清代就有民间艺人采石琢砚而得名播京华,名声海外。宣统元年(1909年)获巴拿马国际名砚博览会金奖,1997年获“七五”全国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现已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列为五大名砚之列。 全乡有耕地18075亩,其中水田5835亩,旱地12240亩。有林地12万亩,有宜林宜农荒山2.5万亩,农民自开地接近1万亩。总的土地情况是: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多种热带植物。其中芒果、石榴、葡萄、香蕉等经济林木在我乡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我乡的特色产品。早熟蔬菜以及发展种草养畜前景广泛,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市场活力无限。 |
啊喇彝族乡是于2001年9月29日由原啊喇、永富两乡合并而成。全乡幅员面积I77.17平方公里,东邻仁和区的大田、平地镇,南接云南省永仁县维的乡;西与云南省永仁县永兴乡接壤;北与仁和区的中坝、总发乡毗邻。全乡辖6个行政村(官房、起查喇、啊喇、永富、大竹、旺牛),81个农业合作社,2261户。总人口9118人,其中农业人口8729人,观有彝、傈僳、傣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达4467人,占总人口的51%。全乡现有耕地面积7782亩,人均耕地0.88亩,主要以蚕桑、畜牧业、粮食、蔬菜、烤烟及零星水果种植为主,是典型的农业乡。2001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收入8568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2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59元。 |
太平乡地处攀枝花市西部,幅员面积224.8平方公里,是仁和区幅员面积最大的乡镇,全乡辖1l个村37个合作社,总人口8551人,其中农业人口8297人、乡内城镇人口254人,流动人员1万余人。居民有汉族、彝族、回族、傣族、水田族。全乡以山地为主,土地面积286620亩。其中耕地面积8118亩,林业用地278520亩,农业后备资源丰富,有坡度在25度以下的待开垦耕地26495亩。全乡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钛矿资源,攀煤集团总部及其所属四个大矿分布在太平乡境内,是攀枝花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资源分布地,有国营、集体、民营煤炭生产加工企业60余家,是攀枝花城乡结合部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交易地区,也是攀枝花市城乡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大平乡将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欢迎广大有志之士来太平乡兴办企业、开发农业、发展第二产业,与太平乡人民一起推动太平乡经济大发展。 |
" 务本原称乌拉,位于攀枝花市腹心地带,在仁和区正北方,东邻盐边县金河乡,北靠盐边县红泥乡,西邻本区布德镇,西南角连本市格里坪镇,南接本市银江镇。地理坐标于东经101o36-101o47,北纬26o39-26o46之间,幅员面积115.6平方公里。务本乡地形地貌复杂,从总体看来,地形是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倾斜,属中山山地为主的地貌,其中最低海拔1250米,最高海拔2926米,属南亚热带半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5.8-20.2摄氏度。 全乡辖4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1个,民族村民小组3个,共有耕地面积5253亩,农业人口7728人。 务本乡有丰富的煤资源,尤其是盛产优质无烟煤,发热量达7000大卡以上,低硫,低灰份,总量达到5000多万吨,是攀西地区无烟煤的首优。 与丰富的煤资源一并成为务本乡经济支柱的是水果和蔬菜,尤其在乡内上半段已基本形成了水果产业带,拥有600亩的水果基地,盛产樱桃、油桃、冬桃、水蜜桃和核桃、雪梨等,不仅供给本市,而且还有部分产品组织外销,现正在进行产品改良和基地扩建。 同时务本乡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省级森林公园-大黑山森林公园,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山上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峰峦层叠,谷壑纵横,林木参天,大黑山又是攀枝花市电视台发射台所在地,登上山顶可望日出、云海、可俯视清晰优美的金沙江沿岸,炳草岗、渡口尽收眼底;还有-结识雷云飞遗址、小石林等,奇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独特的气候条件,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避暑观雪景的好去处。 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安居乐业,截止2001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093 .9万元,工农业总收入93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务本乡将在不断的发展中前进。 ".。 |
中坝乡位于仁和区西南面,东南与总发乡、啊喇乡接壤,西南同云南省永仁县永兴乡交界,北面与仁和镇、前进镇、太平乡毗邻。最高海拔2735米,最低海拔1200米,境内多山,海拔由低到高呈三段式立体气候,全乡年平均气温19oC。幅员面积103平方公里,辖大纸房村、学房村、中坝村、团山村4个村,有64个村民小组,10064人,有汉族、彝族、回族和纳西族。总耕地面积8532亩,其中水田7235亩,旱地1297亩,人均耕地0.89亩。林地104489亩,森林覆盖率72.42%,是市、区近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乡内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各一座,沟渠配套,灌溉便利,物产丰富。全乡盛产优质无公害蔬菜、草莓、甘蔗、芒果、樱桃、澳洲坚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乡内有一大型石墨矿床,储量800万吨,适宜露天开采,平均品位在7.24%。乡内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山青水秀、民风纯朴、自然景点多,是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性情的理想去处,也是投资开发的黄金地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