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郧西解放后,设立三官洞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三官洞乡行政村,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更名为安全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设立安全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安全生产大队、安全大队,负责人称大队长;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更名为安全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75年4月“撤区并社”,恢复安全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80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以其辖区内地名称何家井,更名为何家井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撤队改村,同时,更名为三官洞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下辖9个村民小组;2001年9月,因人口外迁,为方便管理,将下辖的9个村民小组合并成6个村民小组。 |
1947年11月郧西解放后,设立封火墙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封火墙乡行政村,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更名为百胜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设立百胜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百胜生产大队、百胜大队,负责人称大队长;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更名为百胜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75年4月“撤区并社”,恢复百胜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80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以其辖区内河流名称蒿坪河,更名为蒿坪河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撤队改村,同时,更名为蒿坪河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下辖4个村民小组;2001年9月,为响应上级“节约管理费用、减轻农民负担”的要求,与北边邻村封火墙村合并为新的“蒿坪河村民委员会”,将原两村下辖的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新的4个村民小组。 |
1947年11月郧西解放后,设立马家坪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马家坪乡行政村,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更名为世和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设立世和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世和生产大队、世和大队,负责人称大队长;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更名为世和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75年4月“撤区并社”,恢复世和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80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以其辖区内居民点名称马家坪,更名为马家坪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撤队改村,同时,更名为马家坪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下辖5个村民小组;2001年9月,为方便管理,将下辖的5个村民小组合并成3个村民小组。 |
1947年11月郧西解放后,设立红庙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祖师殿乡行政村,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更名为国光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设立国光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光生产大队、国光大队,负责人称大队长;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更名为国光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75年4月“撤区并社”,恢复国光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80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以其辖区内地名称祖师殿,更名为祖师殿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撤队改村,同时,更名为祖师殿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下辖3个村民小组;2001年9月,为响应“节约管理费用、减轻农民负担”的要求,将西边邻村瓜子岭村并入祖师殿村民委员会,原两村下辖的8个村民小组重新调整为3个村民小组。 |
1947年11月郧西解放后,设立何家井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何家井乡行政村;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更名为中华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设立中华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华生产大队、中华大队,负责人称大队长;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更名为中华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75年4月,“撤区并社”,恢复中华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80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以其辖区内地名称何家井,更名为何家井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撤队改村,同时,更名为何家井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下辖3个村民小组;2001年9月,为响应“节约管理费用、减轻农民负担”的要求,将北边邻村椴树垭村并入何家井村民委员会,原两村下辖的6个村民小组重新调整为3个村民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