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下茂”,相传隋代胡郡守夏天巡行至此,见其土肥物茂,故取谐音改名夏茂。1973年成立居民大队,1984年改为居委会,2003年5月改为社区居委会并沿用至今。 夏茂社区 位于夏茂集镇,辖10个村民小组,696户1676人。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个体小吃户、个体工商户、个体手工户、个体企业。 |
东街村位于夏茂集镇所在地,地处与沙县毗邻的将乐、顺昌、归化等各县的要冲,既是扼守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又是开展东线战局的战略要地。在沙县苏区的创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占有特殊的地位。距沙县38公里。总人口3954人,下辖5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095亩,林地面积1.6万多亩,属夏茂镇的第一大村。 |
中街村位于高速公路出口处,集镇所在地,辖16个村民小组,648户、2610人,党员36人;土地面积6683亩,其中林地面积4760亩,耕地面积1463亩,茶果面积210亩;其中1080人在外经营小吃。我村将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立足村情,精心规划,扎实工作,力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取得新突破。 |
西街村位于夏茂镇集镇中心,是集镇所在行政村,拥有16个村民小组,815户2780人,党员43名。西街村全村土地面积9820亩,其中林地面积5625亩,耕地面积1662亩,茶山面积388亩。全村外出经营沙县小吃人数达到1480人,占总人口的53.2%。2010年西街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推动村”,荣获“抗洪抢险救灾”先进单位。 |
俞为姓氏,即因村民多姓俞而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彭梨乡俞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夏茂松林乡。 1962年前属松林大队,1962年从松林分出自成大队。 1984年改俞邦村村民委员会。 沙县夏茂镇俞邦村位于夏茂镇北部,沙将公路沿线,距集镇约2公里,辖俞邦主村、木窠、枧头、瓦窑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66户961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达400余人,占地面积3409亩,其中,耕地面积837亩,林地面积2572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庄。 |
沙县夏茂松林村位于夏茂镇北,沙将公路沿线,距集镇3.5公里。辖松林、大坑、陈厝、岑尾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68户1465人,林地面积6061亩,耕地面积1270亩,主要产业有水稻种植、烟叶种植和外出经营沙县小吃,2012年村财总收入28.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656元。主要姓氏有邓、姜、洪、王。古迹有西山岩。 |
倪为姓氏,因姓倪的人在山上开基建村而得名。古属十七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夏茂区松林乡,松林大队管辖。 1962年分出成立倪居山大队,1984年改为倪居山村委会。 沙县夏茂镇倪居山村位于夏茂镇西北部,距集镇约17公里,全村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97户498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近300余人,全村耕地面积398亩,林地面积327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庄。 |
乐为姓氏,即早前由乐姓祖先在此开基定居而得名。古属十六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夏茂区松林乡辖。 1958年10月由乡改为大队,属夏茂公社管辖。 1984年更名为乐厝村村民委员会,属夏茂镇管辖。 沙县夏茂镇乐厝村位于夏茂镇北部,距集镇约4公里,全村辖前乐厝、白溪、樟墘、中尾庵、湖婆地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60户1698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达400余人,占地面积19736亩,其中,耕地面积1412亩,林地面积12498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庄。 |
古属十六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夏茂区洋元庄乡。 1958年属夏茂公社洋元大队。 1961年分出自成李窠大队。 1984年改为李窠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沙县夏茂镇李窠村位于夏茂镇西北部,距集镇约2公里,全村辖前李窠、后李窠、山堂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07户1211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达700余人,占地面积4788亩,其中,耕地面积1136亩,林地面积3567亩,住房面积85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庄。 |
村民在原财主吴厝甲的晒谷场周围聚居形成而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彭梨乡洋元庄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夏茂区洋元庄乡。 1958年成立夏茂公社称洋元大队。 1984年改洋元村村民委员会。 夏茂镇地处沙县西北部,毗邻顺昌、将乐、明溪三县,洋元村位于夏茂镇东北,距集镇4公里。辖洋元主村、月邦仔、万坑、粉干曲、塔边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27户1828人。林地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1669亩。 |
因古时以织布,打草席的人多而得名。古属十六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夏茂区大布乡,1961年公社化为夏茂公社大布大队。 1984年改大布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大布村距集镇2.5公里,辖6个自然村(大布、坑头、罗坑、坡角、彭邦、坡下),16个村民小组,756户2837人。大布村土地面积共11583亩,其中耕地面积1978亩,林地面积7300亩,水库面积40亩,园林面积340亩,其他1925亩。 |
因有溪水流向池村是桂口溪的源头而得名。古属十五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富口区梨树乡,1958年成立富口公社为梨树大队管辖。 1961年分出自成大队,1984年改水头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驻水头村。 夏茂镇水头村地处夏茂镇东南部,茂溪河下游,距离集镇5公里,全村有2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120户,人口482人。全村耕地面积615亩,林地面积5071亩,果园面积440米。水头村拥有一座库容量29万立方米林池坑小(二)型水库。村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16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 |
夏茂镇儒元村地处沙县最大盆地中部,距集镇1.5公里,辖十二个村民小组和一个新型农民社区,有一所中心完小。人口2818人,其中党员63人。土地面积4595亩,耕地面积1902亩,以生产水稻、烟叶为主。全村80%村民外出经营沙县小吃,人均纯收入10458元,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双文明先进单位。
儒元村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现代名人有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邓子基先生,省人大副主任、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邓力平同志。 |
因有上、下两处水上碓,村建于水上碓边而得名。古属十八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富口区上碓乡,1958年为夏茂公社上碓大队,1984年改为上碓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驻上碓村。 上碓村距夏茂5公里,辖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98户,2316人,村党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党员47名。上碓村全村土地面积17998亩,其中耕地面积1898亩,林地面积16100亩。全村外出经营小吃人数达到1280人,占总人口的55.27%。 |
因在位于岩石较多山脚下建村而得名。1961年11月成立岩坑大队,1984年10月改为岩坑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岩坑村位于夏茂镇西南部,距集镇13公里,分布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5户,人口426人,其中党员15人,村民大部份外出开小吃。林地总面积8710亩,其中农田682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