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在1381年始建施州卫时就称南正街,清代称镇远坊,中华民国初称南正街;1942年改称中正路。 1949年11月恩施解放,改南正街属解放路,解放路区地域属城关区的一部分;1950年仍称解放路;1951年属城关镇第四街、五街街公所;1953年属第四街、五街;1954年民主建政时称居委会,同年改建属街政府。 1958年为万宝人民公社第三管理区;1959年为城关镇东方红大队;1961年为城关镇东方红公社的一部分,同年底恢复居委会;1966年为城关镇第四、五街;1968年为四街、五街革命领导小组;1975年为施南镇第四、五街;1980年10月改称城关镇四、五街;1981年又更名为施南镇四、五街居民委员会。 1982年11月,恩施县、市分治,区为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解放路(四街)、和平街(五街)居民委员会;1984年恩施县市合并,仍为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解放路、和平街居委会。 2001年12月,解放路与和平街合并,组建成解放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
宋代为驻守兵;明代改为北乡;清代为清宁坊、胜武坊;民国时统称北门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胜利街。 1949年11月,恩施县人民政府成立后,胜利街属城关区;1950年称胜利街和小十街;1951年改称第二、三街街公所;1953年为城关镇第二、三街;1954年民主建政时改称第二、三街居委会,同年改称第二、三街政府。 1958年属万宝人民公社第二管理区;1959年属城关镇东方红大队第二街;1961年属城关镇东方红公社的一部分,同年底恢复第二、三街街政府;1966年属城关镇第二、三街;1968年属第二、三街革命领导小组,1975年改称为施南镇第二、三街;1980年10月改称城关镇第二、三街。 1984年恩施县市合并,属六角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胜利街和小十街居民委员会;2002年,胜利街和小十街合并,组建成胜利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
宋代有人居住;清至民国时形成街道,称南门外。 1949年11月恩施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城乡街隶属城关区。 1950年称城乡街;1953年属城关镇六街;1954年民主建政时改属六街居委会,同年改属六街街政府;1958年属万宝人民公社第二管理区所辖称六角街政府。 1959年为城关镇东方红大队第六街;1961年为东方红公社所辖;1966年为城关镇六街;1968年属六街革命领导小组;1975年属施南镇六街;1982年至1983年11月恩施县市分治时,属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城乡街居民委员会。 1984年恩施县市合并组建恩施市,属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城乡街居委会;2001年12月改为城乡街社区居委会。 |
唐宋元年间,为西行盐道,宋代形成居民点,明朝时属西乡区;清朝属于市廓里一甲;民国初属城厢镇一甲。 中后时期,为第一保。 1949年11月恩施解放后,属城关区;1956年1月属灯塔区头道水乡。 1959年城关镇范围扩大后属城关镇东方红大队;1961年7月城关镇与灯塔区分设后属城关镇东方红公社;1968年属城关镇革命委员会东方红公社革命委员会;1972年7月属东方红大队;1976年下半年,原红庙公社红农大队部分小队(五、六、七小队)和原城关镇的东方红大队部分小组(一、二、三小队)组成大队;1981年9月按所属地片更名属书院大队;1984年属小渡船街道书院村。 1992年10月,书院和月亮岩两个村从小渡船街道建制划归六角亭街道,仍为书院村。 2002年10月,为书院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六角亭街道至今。 |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属西乡区,清朝属施南府恩施县市廓里,民国初属城厢镇称松树坪,后期属第三保。 1949年11月恩施解放后,属龙凤区;1951年5月属第二(红庙)区。 1957年属灯塔区高桥坝乡和高桥人民公社;1966年9月并入红旗公社(高桥坝)红卫大队;1968年属红庙公社(小公社)革命委员会高桥乡(红旗公社)革命委员会;1978年属高桥坝管理区(红星大队)。 1981年7月,属高桥坝乡(穿洞村和汪家寨村);1982年县市分治后属红庙公社;1984年属红庙区高桥乡(穿洞村和汪家寨村)。 1992年10月原红庙区高桥乡划归六角亭街道;1997年撤销乡级机构成立高桥坝经济开发办公室;1999年2月属六角街道高桥管理区。 2002年10月,由穿洞村和汪家寨村合并组建松树坪村。 2021年12月,松树坪村实施村改社区。 |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属西乡区,清朝属施南府恩施县市廓里,民国初属城厢镇称松树坪,后期属第三保。 1949年11月恩施解放后,属龙凤区;1951年5月属第二(红庙)区。 1957年属灯塔区高桥坝乡和高桥人民公社;1966年9月并入红旗公社(高桥坝)红卫大队;1968年属红庙公社(小公社)革命委员会高桥乡(红旗公社)革命委员会;1978年属高桥坝管理区(红星大队)。 1981年7月,属高桥坝乡(穿洞村和汪家寨村);1982年县市分治后属红庙公社;1984年属红庙区高桥乡(穿洞村和汪家寨村)。 1992年10月原红庙区高桥乡划归六角亭街道;1997年撤销乡级机构成立高桥坝经济开发办公室;1999年2月属六角街道高桥管理区。 2002年10月,由穿洞村和汪家寨村合并组建松树坪村。 2021年12月,松树坪村实施村改社区,松树坪村改为松树坪社区。 2022年1月,松树坪社区分设为两个社区,新设立西湖社区。 |
唐宋元年间此地即有人居住,为南行官道,在天桥处曾有守备关口;宋代形成居民点,现居民多为后来移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属南乡,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属施南府恩施县市廓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城厢镇,为石家坡联保第六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城厢镇,为石家坡联保第六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城厢镇第六保。 1949年11月属芭蕉区人民政府;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划归灯塔区,设谭家坝管理区;1963年5月设谭家公社;1966年9月并入永红公社(头道水)称红卫大队;1968年8月属芭蕉区革命委员会红庙公社革命委员会永红大队;1978年属头道管理区(永红大队一分为六)谭家大队、五一大队和石家坡大队;1981年7月,村现辖地谭家大队更名为谭家坝大队,五一大队更名为田家湾大队,石家坡大队仍为原名;1982年县市分治时属红庙公社,称石家坡村、谭家坝村、田家湾村。 1984年属红庙区头道水乡,三村名称不变。 1992年10月原红庙区头道水乡划归六角亭街道,三村名称未变;1997年撤销乡级机构成立头道水经济开发办公室,三村名称未变;1999年2月,属六角亭街道头道水管理区,三村名称未变。 2002年10月,谭家坝、田家湾、石家坡3个村合并组建谭家坝村,属于六角亭街道。 |
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在此居住,境内蛮王寨出土商周时期箭镞。 明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朝属施南府恩施县市郭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三区朱砂溪联保第二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三南乡区(芭蕉)朱砂溪乡第二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镇,属城厢镇第二保。 1951年属第二(红庙)区头道乡;1953年属一区(龙凤区)店子乡。 1958年属灯塔人民公社头道水管理区,下辖金明、光明、鲜明3个生产大队;1961属灯塔区永红公社,下辖金明、光明、鲜明3个生产大队;1968年属灯塔区革命委员会永红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金明、光明、鲜明3个生产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红庙公社头道水管理区,下辖金明、光明、鲜明3个生产大队;1981年属红庙公社头道水管理区,下辖黄土坎、瓦店子、头道水3个生产大队。 1984年属红庙区头道水乡,下辖黄土坎、瓦店子、头道水3个村。 1992年属六角亭街道,头道水管理区;1997年2月属头道水经济开发办公室;1999年2月属六角亭街道,头道水管理区。 2002年将原瓦店子、黄土坎村合并到头道水村,属六角亭街道,下辖巴公溪、滴水塘、万家堡、瓦店子、四道河、头道水、号湾、金竹园、马义井、夏家坝、罗针田、马家湾、龟儿溪、杨家榜、大田湾、大坪16个村民小组至今。 |
唐宋元时即有人居住,为西行盐道,于宋代形成居民点。 明朝时属于西乡,清朝属于市郭里高桥坝二甲。 中华民国初属于城厢镇称高桥坝二甲。 中后时期为恩施市第四保(即现辖区的月亮岩、横店子、杨家湾、麻院、老沟湾、团堡、老高桥、土桥槽、谭家湾),第五保(即现辖区内的大河坝、出水洞、石头坡、大兴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龙凤区人民政府。 1951年5月,属第二(红庙)区;1952年属第一区(龙凤区);1957年属灯塔区。 1958年属万宝人民公社,为龙凤公社部分大队组建的灯塔公社高桥乡;1961年属灯塔区高桥公社管理委员会;1966年属灯塔区,为红旗公社管理委员会;1968年属灯塔区革命委员会高桥公社革命委员会;1971年属红庙区,红旗公社(小公社)革命委员会;1978年属高桥管理区。 1982年属红庙区(同年,将原红旗大队1、2、3、4、5队分出,成立月亮岩村,划入小渡船街道办事处);1984年属高桥坝乡。 1992年划入六角办事处,同年月亮岩村也一并划入由六角街道,建高桥坝管理区;1997年更名为高桥坝经济开发办公室;1999年恢复为高桥坝管理区。 2002年,属高桥坝村,将原高桥坝村、出水洞村、猫子洞村、月亮岩村合并为高桥坝村,村委会驻地麻院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