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太谷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太谷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清太谷县实行乡坊制,现辖境域分属修文乡、仁义乡。

民国初年,全县划分为5个区,胡村属第五区,辖铁路以东至上、下庄村,以西到白村、郭家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太谷抗日县政府成立,全县划为4个区。

1939年底,属榆太路西办事处(后称榆太祁路西县)。

1949年7月,太谷全境解放后,改属第八区。

1950年4月,改为二区胡村、小常、朝阳、北阳、孟高等乡。

1956年12月,撤区并乡,属胡村乡辖。

1958年8月,胡村、水秀2乡合并为胡村乡。

同年10月,太谷、祁县合并,胡村乡改称胡村公社。

1960年改名为火箭公社。

1961年6月,太谷、祁县分设,水秀公社划出,火箭公社更名为胡村公社。

1984年3月,设胡村镇,沿用至今。

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太谷县实行乡坊制,现辖区分属修文乡曲河里、佛谷里,城坊东南第三坊、仁义乡梁平第二里等。

民国初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太谷县划分为5个区,范村一带为二区。

1950年4月,改属五区。

1956年12月设范村乡。

1958年10月成立范村人民公社。

1983年3月恢复范村乡。

1984年3月,范村乡更名为范村镇,沿用至今。

2021年2月,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晋中市辖区划调整的批复》(晋政函〔2021〕34号),撤销水秀乡、明星镇,设立水秀镇。

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年),太谷县实行乡坊制,现辖区分属龙泉乡副榆里,长乐乡咸阳里、浮图第一里、侯城第一里、侯城第三里、惠安里,城坊正西第二坊,城坊东南第一坊,仁义乡石象里等。

民国初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太谷县划分为5个区,辖区分属第三区、第四区。

1937年底,太谷县抗日政府成立,全县划分为4个区。

1940年6月,南同蒲铁路以东划分为6个区,辖区分属第四区、第六区。

1949年属太谷县第四区、第六区。

1950年4月,全县分为5区1镇,设侯城乡、东庄乡,浒泊乡,分属四区、一区。

1954年全县取消区级建制,成立侯城乡。

1958年10月成立侯城人民公社。

1983年3月公社改乡,为侯城乡,沿用至今。

清太谷实行乡坊制,现境域分属龙泉乡、长乐乡、城坊正西第一坊等。

民国初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属四区。

1949年属太谷县第四区。

1950年4月,分属一区、四区。

1953年设北洸乡。

1958年8月设红旗人民公社。

1978年10月改北洸人民公社。

1984年复置乡。

周襄王时,晋侯以阳地赐大夫处父为食邑,称阳邑。

西汉至隋开皇十八年(298)称阳邑县,后属太原郡。

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属仁义乡石象里、杏林里、阳邑里,长乐乡回马里、四卦里、浮图第一里、浮图第二里,城坊正西第三坊。

民国初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为三区。

1940年为六区,1946年为六区,称辛村区。

1950年为四区,称里美庄乡、杏林乡。

1956年撤区并乡,称阳邑乡;2001年2月,阳邑乡、窑子头乡又合并为新阳邑乡,沿用至今。

清分属仁义、修文2乡。

民国初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属第二区和第五区。

1949年属太谷县第七区。

1950年属第五区。

1954年分属小白、上庄、东里3个乡。

1956年属小白乡。

1958年10月并入卫星公社。

1961年6月设小白人民公社。

1984年复置乡。

清现辖区分属修文、仁义2乡。

民国初年,全县划分为5个区,境域属五区。

1950年4月,分属五区任村、西贾2乡。

1956年撤区并乡,属任村乡。

1960年为东湖公社任村管理区,1961年设任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建制,任村公社改为任村乡,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