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濯田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濯田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归属上坊村辖。

1950年春,成立乡农会,街上设有农会代表。

1952年冬,成立互助组,后改合作社。

1958年9月,成立“五一”人民公社,集镇所在地为第一营,街上境内设第一、二连。

1965年9月,四社合并成立濯田公社后,上街、下街大队并入濯田大队。

1966年8月,将原上街、下街分别改名为“反帝”、“反修”两个片,不久,两片合一改成“红旗”片。

1978年,恢复街上片名。

1980年12月,濯田分别设立6个大队,街上片改为街上大队。

1984年10月,撤社建乡后,街上大队改称街上村。

1930年5月,濯田设立区苏维埃政府,集镇分设濯田、市民两乡,坝尾属濯田乡苏所辖。

建国初,延用村名,坝尾和中坊、街上称上坊村。

1950年6月,集镇设立濯田乡,坝尾为乡辖7个村之一,村部设在郑坊庙。

1961年5月,濯田全境分为4个公社时,坝尾为大队,属濯田小公社管辖,队部设在刘屋。

1965年9月,四社合一后,坝尾大队又并入濯田大队,称坝尾片。

1980年12月,濯田大队拆分6个大队,坝尾设立为一个大队。

1984年10月,改称为坝尾村民委员会。

建国后,中坊归上坊村。

1950年成立濯田乡农会,中坊设农会代表。

后又组建互助组,成立初级社、高级社。

1961年5月,中坊设立大队,属濯田小公社辖。

1965年9月,中坊大队并入濯田大队,改称“中坊片”。

1966年8月,中坊片又改称中坊大队,辖6个生产队。

1984年10月,改称中坊村。

1949年11月,上庙与山田、巷头、下洋同属林田村。

1950年至1955年先后成立过农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958年9月,成立“五一”人民公社,上庙为第一营第五连,下辖3个排。

1961年5月,上庙设大队,属濯田小公社管辖。

1965年9月,并入濯田大队,改称上庙片。

1966年8月,改称“四清片”。

1978年秋,又改上庙片。

1984年,撤社建乡,改称上庙村。

1949年11月,废除保甲制,本村与巷头、山田合为林田村,后成立合作社,下洋为二大队。

1965年9月,四社合一后,下洋大队并入濯田大队,改称为下洋片。

1966年8月,改称为社教片,1978年恢复原名“下洋片”。

1980年12月,又改为下洋大队。

1984年10月,下洋大队改称为下洋村。

1949年11月后,设林田村,巷头与下洋、山田等村同属一个村。

1960年春,巷头归属濯田大队,同时,公社在下洋办农场,巷头、下洋、上庙三个村亦称公社农场。

1965年9月,巷头大队改称巷头片。

1966年下半年文革开始,巷头片改为红卫片。

1980年12月,巷头又为大队建制。

1984年10月,巷头大队改称巷头村。

建国初属林田村,1950年设山田村,归属濯田乡,1959年属濯田管理区山田大队,1984年改称山田村民委员会。

1950年6月,成立龙田乡。

1955年春,全村成立日月社、爱国社、民主社、和平社以及三联社等5个初级农业社。

1956年冬至1957年春,进入高级合作化时,由五社合并,成立龙联高级农业社。

1958年5月,龙田乡并入濯田镇。

9月,实行军事化建制,龙田为第五营。

1959年3月,龙田大队归属濯田管理区管辖。

1960年春,龙田、横岗合并为龙田大队。

1961年3月,龙田、横岗又分为两个大队。

之后两个大队又经历几次的合并、拆分,至1984年撤社建乡后,龙田大队改称龙田村。

建国初,归属龙田村,1950年龙田村成立农会后,横田岗为第6大组。

1950年6月,成立龙田乡,横田各自然村均属龙田乡辖。

1953年至1956年又分别成立过互助社、初级社、高级社。

1959年3月,濯田人民公社下设4个管理区,横田划入濯田管理区。

1960年春,大队体制扩大,横田、龙田合并为龙田大队。

1961年3月,又从龙田大队划出,成立横田大队,此后还经历几次的分合,仍以大队为建制。

1984年体制改革时,横田大队改称横田村。

1949年10月,归长安村辖。

1950年6月,成立长安乡,境内安仁、石下、高车划入长安乡辖。

1950年,安仁村成立农会分会,村内设分会代表。

1954年,成立互助组。

1955年安仁成立安全初级社。

1956年在初级社基础上成立高级农业社。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原长安乡改制为第六营,石下为三连,安仁为第四连。

1959年3月,成立安宁大队,辖石下、高车(从李湖划出)。

安仁、长岭、小高岭等。

归濯田管理区辖。

1960年春,将原长安乡辖区改为长安大队,安仁、高车、石下归其管辖。

1961年3月,全社调整大队体制,石下从长安大队分拆,成立了石下大队,辖高车、石下、安仁、安全、青年、长升、长岭、长高等8个生产队。

5月全社划4个公社,石下大队分拆成长高、石下、安仁三个大队。

1965年,4个公社合并,长高、石下、安仁三个大队又合并取名为长安大队。

1979年12月,长安大队划分为长高、安仁2个大队,安仁辖安宁、石下、高车、热汤4个自然村的生产队。

1984年10月,改称安仁村。

1950年春,长安乡成立农会,长岭,小高岭分别建立农会小组。

1954年冬分别成立了“长升初级农业合作社”、“长高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两社合并成立了“长高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5月,长高为濯田镇下辖的一个村。

9月长高属第六营下的一个连。

1959年隶属濯田管理区安宁大队。

1960年春,安宁大队并入长安大队。

1961年3月隶属石下大队,村内有长升、长岭、长高3个生产队。

下半年长高又单独成立长高大队,为濯田小公社管辖。

1965年9月“四社合一”,长高与石下、安仁3个大队合并成立了长安大队。

1979年12月,将长安大队划分为安仁、长高两个大队。

1984年11月,长高大队更名为长高村民委员会。

建国初,建李湖村。

1950年6月,李湖村并入长安乡,成立农会分会。

后又组建互助组,成立初级社、高级社。

1961年3月,从长安大队拆分三个大队,李湖保留长安大队名称。

此后,虽经公社、乡、镇等多次体制名称调整,但李湖均以大队、村一级行政机构而延续下来。

1984年10月,李湖大队改称为李湖村。

建国后设丰厚村。

1950年6月,丰口隶属长安乡辖下的一个村。

后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959年3月,丰口设大队,属濯田管理区管辖。

后公社进行体制调整,丰口从长安大队划出设立大队。

1984年10月,改称为丰口村至今。

建国初,左拔寺属升平乡管辖,大丰、潭河为东山乡所辖。

1952年,濯田区增设左拔乡,乡址设在左拔寺赖屋祠堂。

1953年,左拔开办互助组。

1955年,全乡成立了8个初级社。

1956年3月,撤销左拔乡建制。

1958年5月,左拔农业社为濯田镇所辖,9月,左拔村属濯田镇第一个营的一个连。

1959年3月,左拔为濯田管理区管辖的大队之一。

1961年5月,左拔大队隶属濯田小公社。

1965年9月,潭河、左拔、大丰三个大队合并成立左拔大队。

1984年,撤社建乡,左拔大队改称为左拔村。

建国初,属升平村,升平乡辖地。

1952年9月,长校、巫坑等村划入左拔乡辖区。

1953年,创办互助组。

1956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春,转为高级社。

1961年下半年,濯田划分四个公社巫坑村则由濯田划转升平辖区,长校村单独成立大队。

1965年12月,长校和巫坑两个大队一同并入升平大队。

1984年10月,升平大队改称为升平村,长校(包括下罗)、巫坑为升平村委会下辖的村名小组。

1988年2月,升平村划分升平、塅上、长巫三个行政村;长校、下罗、巫坑合并成立长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