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万安县高陂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万安县高陂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宋代在塘尾村口筑有一座水陂,并设小圩镇,清代建有街道,街道上有三道拱门,第一道拱门正对水陂。清初有一秀才名叫郭云清,题书将高坡改为高陂。
宋代在塘尾村口筑有一座水陂,并设小圩镇,清代建有街道,街道上有三道拱门,第一道拱门正对水陂。清初有一秀才名叫郭云清,题书将高坡改为高陂。有含财源滚进,兴旺发达之意。
宋代董氏来此开基。先取名为霞东,后讹称下东。因此地名地处下东村,是下东村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
据传唐代名将郭子仪路过这里,因系在马鞭上的兵符丢失了。后兵符找到了,马鞭没有找到,他便在一棵大樟树上写了这样几句话:“兵符系马鞭,符归鞭不见;鞭竹若生笋,繁衍我子孙。”后来郭子仪的子孙有一支从泰和雷岗迁此,传40多代。并取村名为符竹。因此地名地处符竹村,是符竹村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
陈氏从兴国迁来,传30代。因粮、油、水、柴四大资源具全,又以水为最重要,故名泗源。又因此地名地处泗源村,是泗源村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
肖氏从庐陵(吉水)迁此,传45代。以水塘多连成一片很象湖泊,故名象湖。因此地名地处象湖村,是象湖村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
明末高氏从遂川大丘迁此。以村处于山谷之中,故名谷中。因此地名地处谷中村,是谷中村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
明代成化年间梁氏从泰和迁此,传19代。因村东有个彭家园(菜园),是进彭家园的门户,所以叫彭门。因此地名地处彭门村,是彭门村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
明朝成化年间曾氏从福建迁泰和再迁此,因开基时此地座落在山岽上,故取名岽上,又因此地名地处岽上村,是岽上村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
清咸丰年间李氏从广东迁此,有130年历史。因村处于两条山坑的汇合处,东面石山蔽日,故名丐坑,又因村子靠蜀水,后来便写成沔坑。因此地名地处沔坑村,是沔坑村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