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万安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万安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据《万安县志》记载:“南唐(937-975)始分地为镇,建立时辟地得石符‘万民以安’,因置万安镇”。将地处城池的地区,称为城厢镇,因“厢”与“关”字异义同,为别新旧,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改称为城关镇,1984年以沿江遗存明故城之芙蓉门改芙蓉镇。 [详细]
  因1956年茶亭、龙溪、白棉、下官、中洲5乡合并成五丰人民公社,2001年12月,原棉津乡、桂江乡和原五丰的云洲、中洲村组建而成五丰镇。五,为五谷之意;丰,为丰收之意;五丰一词寓意当地年年五谷丰登。 [详细]
  因境内有天然石枧槽而得名。 [详细]
  原名高坡,因街道临水陂,清初秀才郭云清,题书改为高陂,有含财源滚进,兴旺发达之意。 [详细]
  百嘉原名滩头,因地处赣江河滩之上,故名。明末清初时开镇设市,辟地建房设街,逐渐发展到百家店铺,而取名为“百家”,后取嘉祥之意,更为“百嘉”。 [详细]
  潞田圩镇开设于明代中期,这里古时为赣、湘、粤三省交通要道,因这条要道要通过田垅中间,并穿过小溪,合路合水,故名潞田。 [详细]
  传说开基前这里原是流水冲积成的一块沙洲坪地,后来辟基建村设墟,命名为沙坪,曾经俗写成社坪,后又恢复沙坪,为镇所在地,故名。 [详细]
  据传,从前这一带油茶山很多,为了便于榨油,在上、下相距离3公里的两个村子各建了一座大油槽,在水溪上游的为上槽,在水溪下游的为下槽,据此位置为下槽,后以方言谐音成下造。清代为夏造村,1998年经上级批准设镇,改称夏造,故名。 [详细]
  地处罗塘湾,古称两江市,系赣江与遂川江汇合处。以驻地名为乡名。 [详细]
  据传北宋末年,因避金人骚扰,隆祐皇太后南逃,路经皂迳村。当地因勤王有功升为礼部尚书的许贵得知此事,就用绒毛毯子铺地,从皂迳一直铺了十华里去迎接。这里正是毯子的尽头,故称毯子前,因谐音俗叫弹子前,简称弹前,经上级批准设乡,故名。 [详细]
  清朝即有“武朔市”,“朔”为“索”之误,古称“五索”,后人认为此名束缚了当地的发展,取“五索”谐称“武术”。 [详细]
  因生产石灰石、煤炭、等故称宝山。 [详细]
  驻地涧田村位于涧田河边,以河名为村名,因乡政府原驻地涧田村,故得名涧田乡。 [详细]
  以境内顺峰山为名。因境内有一座高山叫瑞峰山,方言“瑞”与“顺”近音,俗叫成顺峰山。 [详细]
  韶口原名韶江,因地处于韶水入赣江出口处,同时由于江面被洪水冲刷逐年扩大,形成一渡口,故取名为韶口。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