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犍为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犍为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以宋诗人陆游“玻璃江上送残春,叠鼓催颿过玉津”题咏犍为诗句命名。 [详细]
  民国《犍为县志》记载,汉朝时,曾流传女儿沉水救父的故事,故名孝姑场。又传说,江岸有个勤劳美丽的姑娘,名叫幺姑,为免受恶人侮辱,被逼跳河自尽,后把幺姑跳水的地方取名幺姑沱。 [详细]
  因一溪沟从镇中穿流而过,在汇入岷江的溪口处有一特大石板,故名。 [详细]
  因马边河过境,河水清澈见底,故名。 [详细]
  明朝崇祯年间由几间店子兴起为“铺”,为罗集四方之人来此交易,故名罗城铺。 [详细]
  芭沟镇原名芭蕉沟,以前此处的岩壁前(在今工农村2组)耸立着一块形似芭蕉的石树,故名。后因取石,石树被毁,今尚存有遗迹。“中福公司”在此开办嘉阳煤矿,芭蕉沟又曾叫“中福场”,以前为张沟乡辖地。 [详细]
  清代,为龙孔场,以场西有一长10余丈、高8尺的穿山岩洞名“龙洞”得名。 [详细]
  民国前名毛家寺,系毛氏族人所建寺庙,而得名毛家寺场。民国时期乡人认为毛家寺之名不雅,以本地曾出几位秀才而更名为定文场(另一种说法是取平定山下出文人之意)。 [详细]
  明代末,建场,因此地风景秀丽,土地肥沃,但水源奇缺,常遭干旱,为祈求甘雨,以“风呼舞雩咏而归”而定名舞雩场。 [详细]
  民国初,名观音场,以场上有观音祠而得名。后因驻地有玉屏山故名。 [详细]
  清末开场时,大兴场仅有几家小店,因场口有一口大塘故名大塘村,此后集市生意兴隆,集市也不断扩大,形成赶场期,为此更名为大兴场。 [详细]
  清朝末年,为九井场,以古代曾在此开过9口盐井故名。 [详细]
  明隆庆五年(1571年),当地修建岩泉寺,寺内有一大石,色黑如铁,外形似炉,因而石曰铁炉石,寺曰铁炉寺,场曰铁炉场。 [详细]
  清道光年间兴集,初名永宁场。据传因场上长寿老人居多,并有百岁老人,当时的知县将场名更名为寿保场。 [详细]
  据民国二十六年版《犍为县志》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年)继续清丈田亩,增设二里,辖区内有双溪场”,地点在双溪口(双溪口即韦家沟和望雪沟两条溪沟汇合处),双溪场因双溪口得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