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西畴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西畴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西洒镇境域属临安府八寨长官司牛羊土司地。

清乾隆元年(1736年),设西洒塘。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西洒区,隶安平厅东安里。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西洒甲。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全县编为20保时,改西洒保。

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设5区、1镇,共53小乡镇时,设为西畴县中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全县将21小乡(镇)合并为13小乡镇时,改为西洒镇。

1950年至1951年,沿用西洒镇名。

1952年,西畴县改设4个区时改西洒区。

1961年10月,区改西洒公社。

1981年,析出西洒大队置西洒镇,县辖。

1983年5月,西洒镇划归西洒区。

1987年8月,区改西洒镇。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云南行省改云南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时兴街属临安府八寨长官司牛羊土司地。

清康熙六年(1667年),属云南省开化府牛羊里。

清雍正八年(1730年),属开化府东安里。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安平厅东安里民国三年(1914年),属马关县西洒普兰行署畴阳区。

民国九年(1920年),设为西畴县畴阳区,辖锡板者保、威龙马达、董寡安东、老街东油4甲。

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设5区、1镇时,改为西畴县西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区改兴义镇。

1950年至1951年,改兴街区。

1958年10月,改先锋公社。

1970年3月,更名东升公社。

1983年5月,改为兴街区。

1987年8月,兴街区改兴街镇。

民国九年(1920年),设蚌谷甲,蚌谷乡境域属西酒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蚌谷保。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西畴县中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嘉谷镇。

1952年,设区称西時县一区,隶县属。

1958年10月,改称蚌谷公社。

1983年5月,改蚌谷区。

1987年8月,区改蚌谷乡。

民国十六年(1927年),莲花塘乡境域设锡板保,属畴阳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设东南、西、北、中5区时改锡板乡,属西畴县南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名锡瑞乡,属县辖。

1958年10月,改为莲花塘公社。

1983年5月,改莲花塘区。

1987年8月,莲花塘区改莲花塘乡。

民国九年(1920年),新马街乡境域设威龙马达甲,属畴阳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区设乡镇,改威龙乡,属西畴县。

1951年,改名马街乡。

1952年马街乡分为坡脚乡、坪坝乡、马街乡3个小乡,属新街(今兴街镇)区。

1958年10月,改马街公社。

1982年10月,改为新马街区。

1987年,改新马街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畴县设5区、1镇时,境内白石岩和林安箐设为1保,隶西畴县南区(老街)。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县区下设53乡(镇)时,改为马蹄寨乡,隶西畴县南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废区设13乡镇时,隶松泉乡(今麻栗坡盘龙镇)。

1950年至1951年,设柏林行政村,村公所驻地弯刀寨,属兴街区辖。

1952年,析置柏林行政村为柏林、三板桥、马蹄寨3小公社,隶兴街区。

1958年10月,柏林、三板桥、马蹄寨3小公社合并为柏林公社,属兴街区。

1971年,废区建立公社时升为县辖。

1983年5月,改柏林区。

1987年8月,撤区设柏林乡。

民国十六年(1927年),法斗乡境域设法斗保,隶董马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为法有乡(驻地在今董有)。

1952年,改名董有乡,属蚌谷区。

1953年,划归董马区。

1958年10月,改为南昌公社,政府驻地迁驻法斗。

1962年,改名法斗公社。

1983年5月,改法斗区。

1987年8月,改法斗乡。

民国十六年(1927年),董马乡境域设董马保。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西畴县东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为东升乡。

1952年,设董马区。

1958年10月,改董马公社。

1983年5月,改董马区。

1987年8月,改董马乡。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设胡迭塘,鸡街乡境域属安平厅东安里。

民国九年(1920年),改胡迭甲,属西畴县西洒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西畴县北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为真武乡。

1952年,改名鸡街乡。

1958年10月,改公社。

1983年5月,改鸡街区。

1987年8月,改鸡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