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建陵县治,故又称建陵。修仁县原叫“建陵县”。那是在三国时期,这个地方属吴国始安郡荔浦县地(现桂林范围),到甘露元年(公元265年),随着人口的变化管理需要,吴末帝孙皓在荔浦县地分出平乐、永丰、建陵三县。这其中的建陵县就在如今的修仁镇一带,说起来算是修仁区域第一次从荔浦分出,成为县制行政。现在建陵这个名称,仍在当地使用,即是修仁镇的九镇一社区之一的建陵街社区。[详细] |
三诰屯,传村址地里埋有三窖金银财宝,后有蒋、陈二姓先祖建房挖出两窖,确是金银,虽仍有一窖未发现,但人们确信有三窖金银财宝,又“窖”“诰”方言谐音,讹化为三诰。[详细] |
横水屯,因有小河横向流经村址,故名。[详细] |
大榕屯,因村中有一株大榕树,故名。[详细] |
念村屯原称恋村,传古代此地山清水秀,有一官员路过流连忘返,故名;后因方言谐音演变为念村。[详细] |
驻地平村屯,因建村前此地原地是一个荒坪,故名。[详细] |
福旺屯,传此地有一社王,村人常到此烧香求福,建村后以“福王”名村,后讹为“福旺”。[详细] |
四育,因村境原设东育大队,后分为寺村、石干、以烈、内贺4个大队,又由这4个大队合并成四育大队,故名。[详细] |
驻地木山屯,原名棺木山,因村后有一座形似棺木的石山而得名,后因棺字不吉,故简称“木山”。[详细] |
驻地塔石屯,因过去村边有块大石头搭在另一块小的石头上,形如塔楼,故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