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溧阳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溧阳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2015年11月设立昆仑街道,将溧城镇的濑江新村、凤凰、胥渚、宋庄、棠下、前棠、新庄7个居委会和陶家、胡桥、新昌、合心、蒋店、马塘、泓口、吴潭渡、班竹、方里、胥泊、毛场、杨庄、夏庄、昆仑、徐格笪16个村委会划归昆仑街道管理。

1947年为城厢镇。

1956年1月置溧城镇。

2020年7月撤销溧城镇,设立溧城街道。

沿用至今。

2020年设立古县街道。

古县街道以原溧城镇上阁楼、大林、新联、黄墟4个村委,天目湖镇的美景天城、天目国际村2个居委会和古县、茶亭2个村委会,以及戴埠镇的新桥、百家塘2个村委会所辖区域作为古县街道的行政区域。

宋、元时期分属崇福乡奉谷里、武盛里。

明、清时期分属六区奉谷里、武盛里。

民国时期先后属平海区、七区、五区、笏石区、埭头乡、埭头镇。

1956年6月成立埭头区公所。

1957年改称埭头乡。

1958年改称埭头人民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乡。

1986年12月设埭头镇。

2002年2月划归秀屿区管辖。

1949年为上黄乡,属于宜兴县。

1950年3月经常州专署批准,溧阳县宝寿乡划归宜兴县,宜兴县前化乡、上黄乡共22个行政村划归溧阳县管辖。

1956年山丫乡并入(其中大、小湖墅与前、后鲁塘村划归金坛县)。

1957年夏林乡并入。

1958年改上黄人民公社。

1959年莫庄大队的东羌庄划归金坛县,形成今境。

1983年复为上黄乡。

1988年改置镇。

沿用至今。

1949年为戴埠乡,1958年改称戴埠人民公社,1964年改置戴埠镇。

1975年析建戴南公社、戴北公社和戴埠镇。

1983年戴南公社并入,1992年戴北乡并入。

2007年3月,横涧镇并入,形成今境。

沿用至今。

1949年属中芳乡。

1956年,分属中芳乡和茶亭乡。

1961年,以山丫、茶亭两公社的7个生产大队建沙河园艺场,同年改称沙河人民公社。

1983年,将戴北公社的田家山、白梗2大队划归沙河公社,后改为沙河乡。

1999年,撤销沙河乡设天目湖镇。

2000年,茶亭镇并入。

2004年,平桥镇并入。

2007年4月,大溪水库周边的山南、毛尖、洙漕3村委会和观山、埝前、东顶、鲁村等部分自然村划归天目湖镇管辖,形成今境。

沿用至今。

1928年设别桥区。

解放以后改称别桥乡。

1958年改称别桥人民公社。

1983年复为别桥乡。

1985年改置别桥镇。

1992年湖边乡并入。

2007年,后周镇、绸缪镇并入。

沿用至今。

1933年,属溧阳县第四区,区政府设上沛埠。

1946年,东泰乡与上兴埠镇合并,设立上兴镇。

1958年,建上兴人民公社。

1983年,行政体制改革,上兴公社改为上兴乡。

1985年,撤上兴乡设上兴镇。

2000年,永和乡并入。

2007年,上沛镇与上兴镇优化合并,成立了新的上兴镇。

沿用至今。

宋、元、明时属永泰乡、来苏乡,清嘉庆年间设竹箦桥镇,1948年属竹溪镇、安义乡、来苏乡。

1949年5月属竹安乡、来苏乡。

1958年9月建竹箦、前马公社。

1961年9月增设陆笪、余桥公社。

1983年8月公社改称乡。

1985年7月竹箦撤乡建镇。

1992年9月撤陆笪乡并入。

2000年1月前马乡、余桥乡合并置前马镇。

2007年3月前马镇并入,形成今境。

沿用至今。

清嘉庆元年(1796)设南渡镇。

1957年为南渡乡。

1958年改建南渡人民公社。

1983年复置镇。

1993年庆丰乡并入。

2000年原强埠镇、旧县乡、大溪乡并入。

2007年原新昌镇部分村并入,形成今境。

沿用至今。

明弘治十一年(1498)称社渚镇。

1949年为社渚乡。

1958年建社渚人民公社。

1960年与周城公社合并为东风人民公社。

1961年析建社渚、周城、殷桥人民公社。

1983年复设社渚乡。

1985年改置镇。

2000年殷桥、河口、河心3乡并入。

2007年4月周城镇并入。

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