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宁社区成立于2007年3月,辖区面积220平方公里,现有5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200栋,住户1200户,常住人口2200人,流动人口208人,辖区单位48个,其中机关单位1个,学校4个,医院2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个,个体商业网点40个,有志愿者队伍1支5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6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郑小东,男,41岁,大专学历,党员;县人大代表2名,乡人大代表2名,乡-表4名。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54名,其中妇女党员13名,流动党员6名,离退休党员10名,生活困难党员8人。 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有服务大厅和两间办公室,另有一间党员活动中心,所有场所系乡政府安排。 社区办公电话:8853280 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联系电话:13905620468 |
旭光村地处胥坝乡政府所在地,与胥坝街道融为一体,总面积260公顷,其中耕地1530亩,水面300多亩,人口1590人,分为25个村民小组,606户,耕地面积为1530亩,分五个自然片。村两委4人,党员42名,2015年村集体收入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多元。
芦场1000多亩,年产值10余万元左右。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以旭光村种植为龙头,形成多个种植地亩,带动了村民种植积极性,扩大了种植产量规划,发展水产养殖。利用旭光村小夹江180亩水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此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根据土地流转计划,因地制宜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现有良种示范基地140亩。抓好社区项目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注重理论学习,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十八大”重要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实践,为全面推进我村建设,争创先进村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的高素质党员队伍。
村书记:高士东联系方式:13955941113地址:胥坝乡旭光村村部办公时间:8:00-12:00;14:00-16:30。 |
新洲村位于胥坝乡中北部,隶属于铜陵县胥坝乡,东与文兴村接壤,西与安平村连接,南连重新,北与无为隔江相望,全村共有20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023人,691户。新洲村属圩区,江岸绿地环境优美宜人,全村一年四季以绿色作为主色调,从圩内到圩外,从村边到江边,由耕地到湿地,再到用材林地铺展开来。新洲村现状产业主要以外出打工与农业种植业为主。农业种植业主要以小麦、大豆为主,农副产品主要有菊花、油菜等经济作物。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50亩,林地1800亩,水域面积500亩。土壤肥沃,气候宜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百十年间,居住在新洲村的大部分村民,其祖先为了生存,从江北无为等地移民而来,在这块由长江冲积而成的沙洲土地上建立家园,从事农耕和渔业生产。
作为铜陵市土地流转示范村,新洲村目前已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和一个家庭农场,为我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开辟了道路。目前村内有一家菜籽油加工企业和一家在建菊花加工基地。菜籽油加工厂主产菜籽油、油饼;在建菊花加工基地,知名度和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发展势头良好。
作为美好乡村省级中心村,新洲村以此为契机,立足新的平台,以户建(改厕、清拆、外立面改造、危旧房屋改造等,门窗、屋顶、围墙以农户自筹为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厕所、停车场、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沟塘清淤、村口景观、村庄文化、雨污分流等项目为重点,实施中心村内保留自然村的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实现“新村美景,洲绿水清”的建设目标,带动服务功能设施完备的新洲村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
村书记:江翠芳 联系方式:15956217784地址:胥坝乡新洲村村部办公时间:8:00-12:00;14:00-16:30。 |
文兴村古称文兴洲,意为文化兴盛,故得名。解放后,先后属沙洲区、文沙区、第九区;1957年属胥坝乡;1959年成立胥坝公社,建文兴大队;1983年公社该乡,大队改村,置胥坝乡,改置文兴村至今。 文兴村,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原文兴村和南江村整建制合并而成,现有耕地面积2600亩,水面450亩,总人口2556人,788户;有党员53人;村两委班子7人,后备干部5人。 |
群心村地处胥坝乡北面,全村面积9750亩,有耕地1547亩,水面140亩,夹江5000米,铁锚洲滩涂地7500余亩。全村有劳动力1324人,外出务工人员735人,党员47名,其中预备2人,流动党员5人。全村20个村民组、四个自然村、765户,2297人,是全乡较大的村之一,村现有芦场7500多亩,小夹江特种养殖网箱300多只。2013年村集体收入800万元,纯收入196万余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0800元。 多年来,村党支部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走“以特色兴村富民”之路,大力开展争先创优和服务承诺活动,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现已形成以铁锚洲7500亩芦苇、小夹江300多只网箱养殖两大优势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坚持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积极实施村民居住小区化、生活保障制度化、村务管理民主化建设,2005年,村集体年出资20多万元为全村60周岁以上的272名老人,按每人每月60至9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并实施了村民小区建设,对小区进行绿化、亮化,使一部分村民都住进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初步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 2005年受市委表彰为“五个好村党组织”;2006年受市改水改厕工作领导小组表彰先进行政村;2007年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为“五好关工委”、2007年安徽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表彰为“安徽省敬老模范村”;2008年受县委表彰为农组建设“红旗奖”;2009年受县委表彰为农组建设“红旗奖”、2009年铜陵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表彰为“2007-2008年度平安村”、2009年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07-2008年度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受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老年活动中心县级示范点”;2011年受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优秀单位”。 |
洪楼村地处胥坝乡中东部,四面环水,距铜陵县城20公里,与龙潭村、旭光村相邻,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20亩,水面38亩;全村现有22个村民小组,农户667户,全村总人口1875人。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32人;现有县选派-1名,两委班子共有6人,其中:书记、副书记、支委各1名,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妇女主任1名,另有计生专干1名,大学生村官1名。洪楼村村民以种植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该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村民人均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集体经济方面:洪楼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位于铁锚洲上面积约2300亩的芦苇场(该承包合同2013年12月底到期),每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7万元收入,这也是村集体经济的惟一来源。个体经济方面:现有一个榨油厂,总投资10万多元,年产量十万斤;一个倍力箱包厂,总投资21.21万元,主要从事箱包加工。 |
龙潭村,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原龙潭村、套口村和黄墩村整建制合并而成,面积2.6平方公里,下辖34个村民组。现有耕地面积3365亩,水面200亩,总人口2185人,655户;有党员58人;村两委班子7人,后备干部5人。主产棉花、油菜等农作物,近年来,黄墩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大,种植品种进一步更新,在全县有一定的影响。大龙潭垂钓中心已初具规模,建成垂钓、农家乐一体化的休闲娱乐场所,充分利用江心洲的天然条件发展生态养殖和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特色产业。 |
衣冠村位于铜陵县胥坝乡东南部5.2公里处,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地处江心洲,西北部与龙潭村相接,南与西联乡沿船沟村隔江相望,东北部与无为县姚沟镇隔江相对。2005年10月由原衣冠村和子沙村撤并而成,共有上垅头、姚家套、中垅、子沙洲、千棵柳、沿船沟和姚墩7个自然村,下辖38个村民组,人口2635人。有耕地面积4218.1亩,其中水田400亩,旱地3818.1亩。境内主干河1条,桥5座,过江客渡1个。农作物主要为棉花、小麦、玉米和油菜。有党小组八个,党员60人。2013年4月与铜陵市中医医院、铜陵县金广置业公司联建成立联合党委。
村部设有1个农家书屋,共有书橱5个,各类图书1400多种,1600多册,杂志29类,涉及少儿图书、学生读本、家庭保健、农业技术和中外名著等各方面,适合各种职业各年龄层的村民阅览。 |
重新村是胥坝乡的腹地,距政府9公里,距安平渡口12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6亩、水面600多亩,总人口2252人,678户,5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党员数36人,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3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2个,土地流转大户2名,2个民营企业,商业网点12家,2010年人均纯收入7442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每年村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已实施改厕450户、沼气35户、户户通182户、组组通3.6公里(已全覆盖)、路灯60盏(主干道已全覆盖)、机耕路1.7公里。我村土地肥沃,目前以种植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养殖、水产、果林园地不断拓展,生态环境优美,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平安村”、“无传销村”、“党员远程教育先进集体”,县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秀奖”,胥坝乡村级2009年度千分制考核第一名、2010年第三名、2011年第二名。 |
安平村位于胥坝乡中西部,东接本乡重新村,南连杨林村,西与子垅村接壤,北面长江与无为县隔江相望,安胥路贯全村,交通十分方便,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5亩,林地760亩,全村666户,1998人,辖有12个村民小组,党员46名,2个党小组,是一个农业大村,农业生产主要以棉花油菜为主导产业,全村有五分之四的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关心和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经村两委的共同努力,全力加强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村庄规划,现安平村的规划初见成效,迎安胥路两边,村民居住房屋座落整齐,小集镇建设初具规模。 |
子垅村现有耕地面积2549亩,水面60亩,共29个村民小组,总计685户2143口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1290人,劳务输出770人,本地转移就业近400人,其中低保对象63人,五保对象9人,失去或部分欠缺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08人;现有党员50人,4个党小组,其中无职上岗党员40人;村两委班子6人,后备干部6人。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以传统种植业作为经济支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种植棉花、水稻、油菜、玉米等为主,辅以养殖油料加工等。 |
村庄位于安平圩的西江边,故得名。解放前属章家洲;1957年属安平乡;1959年成立安平公社,建西江大队;1983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置安平乡,改置西江村;2004年安平乡并入胥坝乡,属胥坝乡。 西江村现有耕地面积1610亩,水面30亩,总人口1894人,576户;现有党员54人,3个党小组;村两委班子5人,后备干部5人;是原安平乡政府驻地,现为胥坝乡一般小集镇。 |
中洲村位于胥坝乡最南端,与五松镇、老洲乡隔江相望,东邻红庙、前江,北邻子垄、长杨,西邻子垅、西江,全村总人口2468人,700余户,所辖23个村民小组,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共有正式党员61名,预备党员2人,其中女党员10人,20-30岁党员3人、30-40岁党员5人、40-50岁党员13人、50-60党员11人、60-70岁党员13人、70岁以上的党员18人,全村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400亩,荒滩沙地约400余亩,可养水面近500亩。村主要以棉花、西瓜、花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为主,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小拱棚西瓜和小籽花生。 为深入贯彻党的-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党组织中实施“四百工程”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城乡党建“一盘棋”的理念,认真组织实施,组建了市科技局党总支、胥坝乡中洲村联合党委,联合党委由8人组成:市科技局副局长、党总支书记程怡为联合-、中洲村党总支书记罗大平、市科技局党总支专职副书记肖光为联建党委副书记,市科技局党总支委员吴春芳、中洲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查庆文、中洲村总支委员叶朝曦、叶胜玉为联建党委委员。 通过联建,到2013年初步实现局村融合、局村联动、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工作目标,探索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加快形成“以城带乡、联建共享、联动长效、协调发展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
因村内有一座土砖红瓦庙,故得名。1957年属安平乡;1959年成立安平公社,建红庙大队;1983为红庙村,属安平乡;2004年随安平乡并入胥坝乡。 红庙村耕地面积2800亩,总人口1756人,辖22个村民组,党员总数35人,其中无职上岗党员22人;两委委员5人,村后备干部5人。主产棉花、西瓜、油菜、花生等农作物,特别是红庙西瓜,品质好,市县闻名。 |
地处前江边,故得名。解放前属章家洲;1957年属安平乡;1959年成立安平公社,建前江大队;1983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置安平乡,改置前江村;2004年安平乡并入胥坝乡。 前江村位于胥坝乡西南部,耕地面积1911亩,全村劳动力1221人,党员48名,其中流动党员4名。全村共20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总人口184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