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元江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元江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红河街道境域(原灃江镇),自元朝以来曾经是万户府、总管府、军民府、府、直隶州、县政府驻地。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设县,县辖7行政乡,澧江镇属于城区(原大水平乡和澧江镇、羊街乡、浦贵村民委员会等辖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为一区(城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为灃江镇。

1950年,改为红河街。

1962年,改为城关镇。

1969年,改城关公社。

1983年,改为灃江镇。

2011年7月,撤销灃江镇分设红河街道和灃江街道。

澧江街道境域(原灃江镇),自元朝以来曾经是万户府、总管府、军民府、府、直隶州、县政府驻地。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设县,县辖7乡,灃江镇属于城区(原大水平乡和灃江镇、羊街乡、浦贵村为等辖部分地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一区(城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为灃江镇。

1950年,改为红河街。

1962年,改为城关镇。

1969年,改城关公社。

1983年,改为江镇2011年8月,撤销澧江镇,分设灃江街道和红河街道。

1978年1月,甘庄街道境域称青龙厂公社。

1984年1月,改称青龙厂区公所。

1988年1月,撤区建镇,称青龙厂镇。

2009年3月13日,甘庄华侨农场并入青龙厂镇。

2011年8月,撤销青龙厂镇设立甘庄街道。

2011年8月,撤销原东峨镇、羊岔街乡,合并设立曼来镇,红光农场并入曼来镇。

宋代大理国时期,因远镇境域为因远部。

元朝、明朝时期,为因远罗必甸长官司及奉化州驻地。

明朝时期,设因远驿清置因远巡检,隶属元江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因远巡检改分治员。

民国四年(1915年),分治员改县佐。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因远县佐,设县辖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划分为2个县辖镇,即因远镇、安定镇。

1950年,设第三区辖因远、浦贵、咪哩区。

1953年划归红河县的垤玛公社火没、三春、补岗一带。

1958年,第三区为因远、咪哩、都癸3公社。

1962年,又将都癸、因远合并设第三区1970年,第三区改为因远公社。

1982年,划出5大队(浦贵、都癸、路同、伴坤、哈浦)设浦贵公社。

因远公社辖因远、安定、车垤、卡腊、北泽5大队。

1983年,恢复区。

1988年,撤区建因远镇。

1949年,龙潭乡境域为仁里乡辖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一区。

1950年,今龙潭乡所属的水可莫村和大哨村属第六区(今甘庄街道),阿乃村属第一区(今灃江街道),邓耳、安龙、邑甲冲、它科垤4个村属第五区(今洼垤乡)。

1958年,上述7个村并设邓耳公社。

1962年,改为第八区。

1970年4月,改区为龙潭公社。

1983年,恢复第八区。

1988年,撤区建龙潭乡。

民国二年(1913年),在羊街设立中乡。

民国十年(1921年),设中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观音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第七区,辖今羊街、那诺所属。

1958年,分为羊街、那诺2公社。

1960年,划归元江农场,设元江农场羊街片。

1962年,由元江农场划出与那诺公社合并,成立第四区。

1970年,第四区改称羊街公社。

1981年,那诺公社所属划出,由朗支、党随、羊街、垤霞、锅垤、坝木6大队组成羊街公社。

1983年,改羊街乡。

民国二年(1913年),那诺与羊街和红河州红河县大羊街乡共同属元江县7乡之一的中乡。

民国十七年(1928年),乡改区,属于全县8区之一的第五区(猪街)。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那诺隶属县,辖16乡镇之一的猪街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当时4区之一的东南区的新民乡。

1950年3月8日,属新民区政府(猪街)。

1950年9月,八区一街并为4区,新民和裕羊2个区合并为四区(猪街)。

1952年10月,4区划为7区,四区分为四、七2区。

那诺属第七区(今羊街乡)。

1954年7月,第四区划归红河县。

1956年11月,第七区改称第四区。

1958年8月,第四区分为红旗、乐园2公社,那诺属乐园公社;同年12月,乐园公社改为那诺公社。

1963年1月,牛街公社和那诺公社合并为四区。

1970年,又改区为公社。

1981年5月,那诺与羊街公社分开,成立那诺公社。

1983年12月20日,公社恢复区,大队改乡。

1984年12月,红河县的哈阿乡梅普村并入那诺区朗树乡。

1987年10月,撤销那诺区莫垤乡建制,水库淹没区的章巴、莫垤2个村迁入坝区划归大水平区南洒乡管辖,帕罗、鲁欧、阿诗党3村划归羊街区垤霞乡。

1987年12月,改为那诺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洼垤乡境域设第五区下设11乡。

1958年,划出邓耳、邑甲冲、黑嘠莫、牛尾巴4乡与第一区和第六区的3乡成立邓耳公社,其余7乡为洼垤公社,下辖乡改为管理区。

1961年,洼垤公社分设为洼垤、邑慈碑、它才吉3公社。

1963年,3个公社合并恢复第五区。

1970年,再改为公社,小公社改大队。

1983年,恢复区。

1988年2月,洼垤区改设洼垤乡。

明朝初期到清朝末期,咪哩乡先后属云南布政使司元江军民府,因远罗必甸长官司及云南巡抚司元江,直隶州儒林里辖地。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元江县辖9区之第七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元江县辖16乡镇的崇善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底,元江和平解放,崇善乡临时政府归属元中区临时政府。

1950年2月,崇善乡临时政府更送为崇善多人民政府。

1981年5月,撤销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2年8月,命利更改为咪哩。

1984年1月,成立咪哩区公所。

1988年,改咪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