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云南省第四批省级森林乡村[12]

云南省第四批省级森林乡村[12]

  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省林草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批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工作。按照《云南省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修订)》有关规定,在各建制行政村提出认定申请、县级林草主管部门推荐、州市级林草主管部门评审公示的基础上,经省林草局审查,并通过省林草局2023年第6次局务会议审议,评价认定第四批省级森林乡村962个。
  蚌渺,傣语音译汉,傣语意为驻军后形成的温泉城。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明万历十三年(1585)就有蚌缈的记载;1950年后更名为龙泉;1981年复名蚌渺沿用至今。明末清初属蚌渺赖土舍管辖;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废土舍置蚌渺伙头;1930年属龙陵县第一区;1936年属龙山第十三保;建国后,属龙陵县第二区龙泉乡;1956年属龙华公社,龙泉管理区;1962年属勐冒区龙泉公社;1969年属勐……。
  成村时,当地生长着一种籽粒像青菜子的植物,故以植物成村名。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1969年就叫菜子地。民国时期属潞江土司管辖;1950年属龙陵县二区雪山乡;1959年为龙新公社勐冒管辖区;1961年为绕廊公社雪山大队;1962年底属勐冒区雪山公社;1969年为勐冒公社菜子地大队;1984年2月改置为乡;1988年改为龙新乡菜子地行政村;2000年改为菜子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菜子地村……。
  大硝河,流量大且河水含硝的一条河流。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1959年就叫大硝河。民国时期为怒江土司辖;建国初期属勐冒乡;1959年为龙华公社大硝河管理区;1961年为勐冒公社大硝河大队;1962年成立勐冒区,为勐冒公社大硝河大队;1969年改为勐冒公社大硝河大队;1984年4月改为龙新区大硝河乡;1988年4月由乡改为龙新乡大硝河行政村;2000年改为大硝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硝河村……。
  因地势平坦且曾多生长羊胡子草,秋冬呈黄色,故名。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1950年前就称黄草坝。1962年属勐冒区黄草坝小公社;1969年为勐冒公社黄草坝大坝;1984年改为龙新区黄草坝乡;1988年4月改为龙新乡黄草坝行政村;2000年改为黄草坝村民委员会,2013年4月16日改为黄草坝社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黄草坝社区……。
  荆竹坪,荆竹生长较多且地势平坦的山村。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民国时期就叫荆竹坪。民国时期属蚌渺荆竹坪甲;1950年属龙泉乡辖;1959年为龙华公社荆竹坪管理区;1962年为勐冒区荆竹坪小公社;1969年为勐冒公社荆竹坪大队;1984年4月改为龙新区荆竹坪乡;1988年改为龙新乡荆竹坪行政村;2000年更名为荆竹坪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荆竹坪村……。
  龙新街,意为居住在两河之间新兴的山间集市,故名。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1950年就叫龙新,民国时期叫新寨,为新寨甲,归蚌渺乡;建国初属龙陵县第二区龙华乡;1959年为勐冒公社龙新管理区;1962年为勐冒区龙新小公社;1969年为勐冒公社龙新大队;1984年为龙新区龙新乡;1988年为龙新乡龙新行政村;2000年为龙新村民委员会,2013年4月16日改为龙新社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龙新社……。
  “勐冒”是个标准的傣语地名,宋元之时,这一带主要居民是傣族,明朝后,随着汉族迁入,傣族先后迁至芒市,潞江坝等地。如今徐家寨前仍有白家田,寨边还有摆夷坟。中寨前面亦有白家坟。现在几乎没有傣族居民。勐冒隶属龙陵县龙新乡,地处龙陵县龙新乡北面,距龙新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便利,距离龙陵县城18公里。东面邻大硝河村,南面邻龙新村,西面邻龙山镇,北面邻黄草坝村。辖徐家寨、坡头、西边等13……。
  绕廊,傣语音译汉,傣语意为长长引申着的地方,并于此集市,取名绕廊街,故名。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1950年就叫绕廊。民国时期为保,归怒江土司管辖;1950为龙陵县第二区绕廊乡;1959年为龙华公社绕廊管理区;1961年改为绕廊公社;1962年改为勐冒区为绕廊小公社;1969年改区为勐冒公社绕廊大队;1984年改为龙新区绕廊乡;1988年改为龙新乡绕廊行政村;2000年改为绕廊村民委员会……。
  邦工,原为平达蒋土舍辖地,郑氏曾为蒋土舍常年帮工,后将该地赐予郑氏居住形成村落。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就叫邦工。1962年属象达区大场公社;1972年改为朝阳公社邦工大队;1984年为邦工乡;1988年改为邦工行政村;2000年改为象达乡邦工村民委员会,2015年12月24日改为象达镇邦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邦工村……。
  因当地人民生活逐步得以改善,幸福美好如初升朝阳,由此得社区名。清道光二年(1822),属腾越厅大董练倪家堡、毛家村1甲。1929年,属第一区大董乡。1949年12月,属洞山小区;1950年10月,为第一区(城保)倪家堡村;1952年3月,属一区团结乡;1958年11月,属东方红公社洞山小公社;1959年3月,为洞山公社朝阳大队;1970年,属洞山公社,朝阳大队分为朝阳、胡家湾两个大队;1980年,……。
  甘寨,建寨时缺水,名干寨,后雅化为甘寨。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明万历十三年(1585)就叫甘寨沿用至今。1936年属象达镇甘寨保;1950年后属龙陵县第三区象达乡;1959年属象达公社;1960年为象达公社甘寨大队;1984年为甘寨乡;1988年改为甘寨村公所;2000年改为甘寨村民委员会,2013年4月16日改为象达乡甘寨社区村民委员会,2015年12月24日改为象达镇,甘寨社区村民……。
  帕掌河,属傣语,意为象岩河。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1962年就叫帕掌河沿用至今。1930年属平戛乡;1936年属平戛乡茅草寨十一保二甲;1959年属象达公社茅草寨管理区;1962年改为帕掌河小公社;1972年改为帕掌河大队;1984年为帕掌河乡;1988年改为帕掌河行政村;2013年4月16日改为象达乡帕掌河社区村民委员会,2015年12月24日改为象达镇帕掌河社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坡头田,原来是山坡顶开垦的田地,后有人家迁入居住形成的村落。清末得名坡头田沿用至今。1960年属朝阳公社坡头田大队;1984年为象达区坡头田乡;1988年改为象达乡坡头田行政村;2000年改为象达乡坡头田村民委员会,2015年12月24日改为象达镇坡头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坡头田村……。
  营坡,曾于此安营扎寨的一座山坡。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明万历十三年(1585)就叫营坡沿用至今。民国初期沿用清旧制;1930年属龙陵县第二区;1932年属龙陵县象达乡;1950年后属象达区象达乡;1959年书象达公社营坡管理区;1962年属象达区象达公社;1984年改为营坡小乡;1988年改为营坡村民委员会,2013年4月16日改为象达乡营坡社区村民委员会,2015年12月24日改为象……。
  弄福村委会,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14.00公里, 国土面积8.97平方公里,海拔1400.00米,年平均气温16.80℃,年降水量1900.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甘蔗等农作物。有耕地1412.00亩,其中人均耕地0.82亩;有林地4023.00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1户,有乡村人口1765人,其中农业人口1740人,劳动力11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