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斋堂镇各社区地名由来[2]

斋堂镇各社区地名由来[2]

王龙口因在王龙沟外口得名。据《门头沟村落文化志》载,明已成村,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沿河口金已成村,《北京市地名词典》载:元时因村靠近永定河而得今名。沿河城原名三汊沿河水口、元末明初,因朝廷派兵驻此,故名“沿河口”,建城垣之后,更名“沿河城”。据光绪十五年(1889)《白羊石虎告示碑》载有石巷口,该村曾是石巷口巡检司驻地,巡检司迁移,沿河口改为“沿河城”,石巷口自然变成了“沿河口”,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龙门口明已成村,因位于东小龙门沟口,故名,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西胡林村历史悠久,辽时称胡驾林村,明时分东西二村,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村历史悠久,万年以前有东胡林人生活于此,据辽统和十年(992年)清水双林寺经幢记载为”胡家林“村,明分为东、西两个村子。清同治四年(1865年)碑刻中又有”东胡驾林村“之名,后命名为东胡林村,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从村落发展史上看,当时还没有军响村,直到土城建成后,才有几户从别处迁来的人家,在土城下面搭建窝棚,逐渐繁衍生息,才形成村落。由于是在土城下面,土地城里又有军队,所以称村名为军下村,后来由于人口的增长,村落住户越来越多,因而根据地形又分为军下台上村,军下台下村。现在名为军响村,不过数百年,1984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成村不晚于秦汉时期。先因灵水、西范、桑峪三沟会和称为“三峪”。明称桑峪,因村周多桑树而得名。清道光年间因设天主教堂信仰不同,后发展为前、后桑峪两村,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关于灵水村确切的建村时间,目前仍找不到有关的文字记载,在《辽玉和县清水院统和十年经幢考》一文对“经幢上捐资村落和邑众”的考据断定,早在辽统和十年,即公元992年前灵水村已经存在,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距今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明为驻军放马场,后改名为放场,村北由法幢庵,谐音改今名,实无城垣可寻,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杨家村位于京西古道咽喉,是根据住户人姓氏,取村名,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张家村因姓氏得名,明代张家村也叫张家台,张家台的山场原属于桑峪村张家所有,后有枣沟的张姓落户,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早年由吕氏亲哥仨在村西沟北洼子落户建村,故名,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因杨氏家族居住在四面环山的沟谷间,得名杨家峪。村实属京西古道上的一颗明珠。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