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白水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白水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56年调整区划时设城关镇。

1958年公社化更名为城关人民公社,1960年白水县并入蒲城县,城管公社统归新设的白水公社管辖,1961年9月白水县县制恢复重设城关人民公社;1965年改为城关镇;2002年撤乡并镇将城郊乡并入城关镇。

2016年撤消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冯雷镇撤销后整体并入城关街道。

西汉末年,始将今尧禾镇所在地(今尧禾、满义两村)称窑壑,并分白水县为粟邑县和衙县两县治地,窑壑为粟邑县城驻地。

三国曹魏并衙县于粟邑,县衙设窑壑。

北魏时废粟邑县复设白水县,县衙迁至今白水县城。

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称窑壑为窑店。

明建文元年(1399年),复称窑壑并始设镇。

万历年间(1573—1620年),改称为新耀镇。

民国时期设为新耀乡,驻地未变。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解放县人民政府改新耀乡为尧禾镇,并设为县人民政府驻地。

1949年10月后,县人民政府迁回今县城,尧禾镇改设为尧禾区公所,下辖收水、门公区公所。

1953年,复称尧禾镇,仍下辖收水、门公两乡。

1961年,成立尧禾公社,原下辖的收水乡、门公乡也分别成立公社。

1986年,改设尧禾乡。

1989年,改设尧禾镇至今。

2001年末,尧禾镇撤乡并镇,将原门公乡整体合并至尧禾镇。

2010年6月,乡镇机构改革后又将原收水乡整体并入尧禾镇,驻地未变。

1992年10月1日,成立杜康镇,人民政府设在酒厂街南。

2002年1月,撤乡并镇撤销大杨乡整体并入杜康镇,人民政府迁驻原大杨乡政府旧址(今扬上村)。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属会宾乡圣女里、文化里和侍均里所辖。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分属冯雷区公所二区、龙山联保九保、乡保制二保。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为二区。

1956年,为西固乡。

1958年,属红旗公社。

1959年,合大县时属西固管理区。

1961年,为西固公社。

1968年1月,为西固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为西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6月,改为西固乡。

1995年5月,改为西固镇。

2010年11月,撤雷村乡并入西固镇,设雷村办事处。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使用林皋村名。

清乾隆后设镇。

1961年,成立林皋乡公社。

1984年,改为林皋乡。

2001年12月,将原许道乡并入林皋乡。

2005年6月,改为林皋镇至今。

据《史记》载:黄帝时称利乡亭(即今史官镇所在地),夏、商、周、秦、汉、唐、宋、元均称彭衙。

明、清设镇,驻地未变。

1949年10月后,设史官区公所。

1955年,设乡政府。

1958年,成立公社。

1968年,更名武装公社,驻地、区域未变。

1985年,改设乡。

2008年,撤乡设镇人民政府,驻地未变。

2010年10月16日,原纵目乡全部并入,镇政府驻地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境内分北塬、阿堡、北鹿角3个保,隶属彭衙乡管辖。

1949年10月后,为北鹿角乡,属纵目区管辖。

1958年,为武装公社(驻北塬村)北塬管理区。

1961年,分县后更名为北塬公社。

1984年8月,改为北塬乡。

2013年,撤乡改镇,设立北塬镇。

明末清初设有雷牙里,驻地雷牙村。

民国时期设雷牙区公所,驻地雷牙村。

1949年10月后,设雷牙乡。

1958年,成立公社。

1983年4月,改雷牙乡,驻地未变。

2010年6月,原北井头乡全部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