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白寺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白寺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唐代时期,此处建有一座寺院,有和尚10余人居此,寺院有土地200余亩种植农作物,寺院北面有菜市场,时称北菜市。民国时期,易名北菜寺,又称北寺。1956年撤区并乡时,因“北”“白”谐音,将北寺更名为白寺。
明洪武年间,郭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周围很高,中间低洼,故名郭洼。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李庄。后郭姓从郭小寨、郭洼迁此居住,张姓为此村外甥落户,村名仍沿用李庄。
明末,穆、丁、石三姓人家居此建村,因穆姓家业大,田地千余亩,故名穆庄。
明初,王眼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庄定名王眼家,后其他姓氏相继迁入,因“眼”“演”同音,村庄易名王演庄。
明洪武元年(1368),始祖郭氏兄弟四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郭庄。
明洪武元年(1368),郭姓兄弟四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庄定名郭老家。
明初,魏姓于此建村,因村北青龙河支流上建有桥梁,故名魏桥。
明中期,有一儒士周景春居此,生有四子,其中周继宇、周继昌在此建村,村名取名周庄,其他二子迁往姚集乡邓楼安家立业。朱洪武未建明代前在此与元朝官兵争战,与马拉梅夫人失散,马拉梅在路转弯处爻字卜卦占吉凶,后人称爻字处为爻字湾,村庄又称爻字湾周庄。清中期建庙一所,称爻湾庙,村名又称爻湾周庄,后演变为周庄。
明初,吴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始名吴庄,又称吴三桥。清初,刘姓从城关王沟桥迁入此村,后有张、郭、黄、王、杜、魏、江、梁、许姓相继迁入,村庄易名北岳。
清初,靳姓兄弟三人从天津迁此建村,村庄定名靳庄。
明洪武年间,张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商水县王沟桥定居。清初,张姓一支由王沟桥迁此建村,建有土楼一所;清顺治年间,楼房失火,取村名为火烧楼。
明初,秦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因山西吃水困难,为方便取水选择此低洼地建村,名秦湘湖。
明初,赵姓在此建村,因拥有土地多达2000余亩,村名叫千顷坡。清光绪二十年(1894),低洼,如同井地,一年四季积水成灾,赵世套上访至县衙免交公粮,县官视察后答应免交公粮的80%,剩余20%推迟到农历八月十五后交纳,此后村庄易名天井坡,又演化为天坡。
元末,王姓由周口南八里湾迁此坡洼地,故名王坡。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