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榜头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榜头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赤荷社区,即取“赤店宝”和“荷堂宝”两地名首字命名。
莲墘社区,因居民姓氏较多,可谓杂姓强连,“莲”与“连”同音,“墘”与“强”方言谐音,故得名“莲墘”。
明初,此地多柳树,称柳园。明弘治三年(1490),先祖自永泰仙溪迁居至此,改柳园为柳墘。后因村庄扩大,人口增多,分上、下柳墘两大村庄。民国时期设上、下柳墘为两保,上柳墘简称为上墘保。后地名沿用至今。
因该社区东北角有一座古桥而得名东桥头,后简称东桥,故名。
下明社区,因境内有明山宫及下明山宫,故名。
“官杜陂”仙游最大的古代引水工程。地处官杜陂之下,故有“坝下”之名。
因此地土壤多呈紫黑色,且湿度较高,故名。
据境内有山,山中有泉,泉水清澈且甘甜。宋代,越王与敌在此交战,饥渴之时饮此泉,其味甘甜,遂以“泉山”名之。
据宋代称溪口门,辛亥时称锦园。新中国成立后,因民间端午赛龙舟多由此处始发,届时多舟并发,龙舟腾起巨浪,故名。
望厝社区,因张氏祖先法旺公在榜头象山打工,夜夜观望对岸星光点,幻觉有一片厝,到实地考察是一片可发展地方,于明朝时期洪武三年(1370),在该地建厝居住,希望在该地繁衍子孙,开家发业,故名。
因其境内有明万历年间建造的灵山寺而得名。
溪东社区,位于榜头镇东部,有仙水溪、木兰溪环绕全村,故名。
旧时,上、下昆统称为昆头,后为划分村级,根据地势高低而划分,以其地势较低而得名下昆。
旧时,上、下昆统称为昆头,后为划分村级,根据地势高低而划分,以其地势较高得名上昆。
紫洋社区,洋”即为平原地带。宋朝时期有朱姓在此居住,朱姓人口众多,居住范围甚广,分为顶朱、下朱,统称“朱子洋”,因“子”与“紫”同音,而取“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