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陈村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陈村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宋末已有居民。因当地种有带刺的竹子,称“簕竹”,后把簕改为勒,故名。因其位于勒竹社区,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明代已成村落。因村内河岸遍种红棉,故称红花洲。人们以同义赤字改今名。因其位于赤花社区,故名。[详细]
原是陈村镇区旧圩的锦龙大衔,依该街名称为名,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建村时间不详。因在陈村之南,且有河,俗称涌,故名。因其位于南涌社区,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因地处合成围,故名。因其位于合成社区,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取永远兴隆之意命名。因其位于永兴社区,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唐朝末年已有居民。唐天复年间(约901年一903年),有一尊木雕佛像飘流至此停留,村民把它安置祭祀。俗称河为滘,故称“佛滘”清雍正年间与邻村争地打官司,写状词时将佛滘写成弼教,自此易名。因该村委会位于弼教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西汉时已有居民。因从当地的西淋岗上远望,村内的大雾岗像一只石舟,而当地又是海滩沙洲,故取名“石洲”。因该村委会位于石洲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唐朝末年,有吕氏在此定居,建有花园。据传昌祖仙师(洞宾)曾在花园旁的河涌游泳,故名。因该村委会位于仙涌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有一吴姓人家,于村北设庄。村民惯称此为庄之头,故名。因该村委会位于庄头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约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5年)开村。因其中甘氏有官衔,取名“甘村”。后其他姓逐渐增多,以梁氏家族最大,又有人考中进士和举人,他们认为甘氏不能代表全村,遂把甘字加上丝旁,改名“绀村”。因该村委会位于绀现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因潭村村委会与登洲村委会合并,两者各取一字,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据《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唐末天启年间(885-888年),已有人定居。原是状似大刀的沙洲,称大刀沙。明景泰元年(1450年),村乡注册时,取谐音“都”字,改名大都。因该村委会位于大都村,且是当地村民的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