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县城区洺河以南,故名。 |
地处县城区洺河以北,故名。 |
地处郸城县城新区,故名。 |
传,镇政府驻地吴台原有李、马、陈、崔、田、晋、王、许、刘9个小庄。三国时,孙权北伐中原至此,命建5座庙宇,从此9村合一,称五台庙。因孙权为吴主,亦称吴台庙。是清代46大集之一。吴主孙权建庙台,故名吴台。 |
南丰又名孤柳树、轱辘坟。明代,原有苗、胡、李三家。后从山西洪洞县迁一大户李家,村前有一棵千年老柳树,故取村名为孤柳树。1946年该村属鹿邑县所辖。一次,县领导来此地考查时,看见一片丰收景象,地又处鹿邑县城南边,改村名为南丰集。 |
白马又名白马驿。传为唐宋驿站,该驿站所饲养的马均为白色,故名。 |
宁平系西汉宁平县故城,又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妹伯姬(宁平公主)封地,故名。宁平又名临兵城。西晋永嘉五年(311),东海王司马越灵柩东运时,途经此地,被石勒的军队追上,大败晋军,焚其尺骨,“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故后世又称宁平城为“临兵城”。 |
宜路系西汉宜禄县故城。清顺治《沈丘县志》记载:“宜路店,据旧志,此店或曰迷路。盖因其地荒蔓,行人多有迷之者,故以‘迷路’名。或日宜陆。盖因其地从新安集以北为大湖,每岁秋水一望无际,行者多舟,至此方可舍舟登陆,故以宜陆名。二说俱无所考,然于理皆可从。”至今仍有人以“迷路店”称之。后因客商过往日益频繁,有人以“驿路店”书之,1912-1949,曾称驿路乡。今人简称宜路。 |
传,有一钱姓人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开店,故名钱店。 |
汲冢古名杨宪镇,汉代因在此建有淮阳太守汲黯墓(此墓系时人念其德政而修的衣冠冢),改称汲冢集。 |
元末(1368)一场洪水过后,村北庙前出现一石槽得名。 |
汲水原名坟店集,旧时集西有汲心台,周围每岁秋水似湖。清代改坟店集为汲水集。传,隋唐时期,老寨东官道旁有人在靠近坟莹处开了家过路店,故名坟店。后来居住的人多了,又起了集,又称坟店集。集西老寨附近有一汲心台,周围地势低洼,每岁秋水似湖。清朝年间,人们觉得“坟店”不文雅也不吉利,便取汲心台的“汲”字和湖水的“水”字为名,称汲水集。现习惯称汲水。 |
因所辖区域位于城乡结合部而得名。 |
《鹿邑县志》载:“虎头岗……岗匝一里,蹲踞如虎形。”从吴台的岳桥到虎头岗东南西北为一岗岭,九里十八岗,象虎形,该村座落在虎头上,故名虎头岗乡,简称虎岗乡。 |
传,在此定居的是一名叫张完的卖茶老人,开一过路店,后来人渐多成为集市,取名张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