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有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大有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此地临近海边,土地盐分较高,当地村民垒起土灶开始煮盐,几十户人家住的又是茅屋草舍,故取“盐”“舍”两字,合称大盐舍。因“盐”“有”字音相近,为就讹化成大有舍。
罾,是一种捕鱼工具,是用线织成网,用竹竿、木棍作支架撑起的的方形鱼网。由于人们经常在这里以捕鱼为生,就将第一个设罾捕鱼的地方称作头罾。
由淮北、夹河两村合并时各取一字定名为淮河村。
1947年秋,时任七套区区委书记陆仲华拟定,意为在七套区最北边的地区重新建立的一个新的民主政权,故名。
1951年春,滨海县政府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当时康庄(今滨海县滨淮镇南康庄)供销社主任顾敏,看准了中山河北这片荒滩,决定在这里垦荒植棉。区政府发动新圩、土山、玉龙、良港、临淮5个乡群众来这里开发荒滩,按乡成立治水兴垦组织,实行匡圩、开垦、挑河、建司齐头并进。经过一春的苦战,垦荒初具规模,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初战告捷,农民尝到了甜头,更加坚定了垦荒的信心和决心,纷纷迁家带户远征来安营扎寨,定居兴垦,人们就把这里也称康庄。
原称开化乡。民主建政后,改为民强乡,取民主强盛之意。2001年建立民强村,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民强”新的内涵,意在使人民过上富强、民主、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为纪念革命烈士王亭泉而得名。
因位于六套与七套中间,取名中心村。
从前,蒲舍村是个茅草荒地,无人居住,后从苏州迁来一部分人在此开荒种地,以蒲柳茅草搭舍居住,人们称之为蒲舍。后将“蒲”字简写成了“甫”,便称甫舍。
汾,本是水名,此地被冲成三条河汊,故名。
挑中山河时,河道在此形成了一个弯子,因中山河北居住着梅氏,故名。
此地以前多为盐碱地,后外地前来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开荒种地,他们希望农业生产兴旺起来,故取名产旺。
明朝初年,高姓居民从苏州等地迁来落户,在此垦荒种地,后人口渐多,形成村落,取名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