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德清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德清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宋景德年间曾设置武康镇。

解放前为余英镇、九都乡。

1950年为城郊的千秋、塔山乡五里乡部分和莫干区的九都乡部分。

1956年,塔山乡、五里乡的一部分和九都乡一部分并入千秋乡、筏头乡。

1958年10月,建立千秋人民公社、筏头人民公社。

1961年2月设武康镇。

1964年10月撤销武康镇划归千秋公社,设对河口公社。

1983年10月,武康镇恢复建制,改公社为乡。

1985年4月,千秋乡并入武康镇。

1992年,对河口乡并入武康镇。

2016年1月撤销武康镇,设武康街道。

1950年为上柏区的上柏乡、山民乡、鸿民乡、凤燕乡、安乐乡。

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上柏乡、山民乡部分。

1958年10月上柏、山民两乡合并成立上柏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87年7月,改上柏乡为镇。

1999年1月,上柏镇并入武康镇。

2016年,原上柏镇、塔山村、宋村区域成立舞阳街道。

抗战时期至解放前为阜溪镇、陇山乡、安仁乡、兆丰乡。

1950年为阜溪乡、徐梅乡、郭肇乡、龙山乡、长安乡、新民乡、秋山乡、五里乡。

1956年撤区并乡时阜溪乡、徐梅乡和郭肇乡合并建立三桥乡,长安、新民两乡并入龙山乡,五里乡并入秋山乡。

1958年10月,三桥与龙山两乡合并成立三桥人民公社。

秋山、二都、三合乡合并成立二都人民公社,时为秋山管理区。

1961年5月,析三桥人民公社东境成立龙山人民公社。

原秋山范围从二都公社划出,建立秋山人民公社。

1983年,改公社为三桥乡、龙山乡、秋山乡。

1988年三桥乡改三桥镇。

1999年1月,龙山乡并入洛舍镇,三桥镇、秋山乡并入武康镇。

2003年10月,原龙山乡区域划归武康镇。

2016年1月,析武康镇北域为阜溪街道。

辖区为古防风氏国境,明清时为武康县崇仁乡二都。

解放前先后为封山乡、崇仁乡、防风乡、禺山乡、仁风乡。

1950年为武康县城郊区的二都乡、塘泾乡和上柏区的杨坟乡、松合乡、新桥乡。

1956年撤区并乡时,合并为二都乡和三合乡。

1958年10月秋山乡、二都乡、三合乡合并成立二都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原三合乡、秋山乡范围划出,另立三合人民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乡。

1992年6月,二都乡与三合乡合并为三合乡。

2016年1月,撤销三合乡建制划入武康镇的新琪村,成立下渚湖街道。

2020年1月,阜溪街道秋北村、秋山村及下渚湖街道新琪村划出组建新的康乾街道,托管乾元镇的联合村、金鹅山村。

1950年为城关镇、城东、城南、城西、瓜山乡。

1956年城东、城南乡合并组建城郊乡,瓜山乡并入城西乡。

1958年10月乾元镇和城郊、城西乡合并组建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恢复城关镇。

1984年1月,城关公社改为城关乡。

1992年6月城关乡并入城关镇。

1994年5月,县治搬迁至武康镇。

2004年4月17日城关镇改称乾元镇。

1950年建政时为新市镇、新东乡、乐安乡、厚皋乡、栎林乡、梅林乡、士林乡、白彪乡。

1956年2月,厚皋、栎林两乡合并为高林乡,新东乡,乐安乡合并为新联乡,士林乡,白彪乡合并为士林乡。

1958年10月,高林乡、新联乡、新市镇、梅林乡、士林乡合并成立新市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新市人民公社撤销,恢复县直属镇新市镇,和成立梅林、高林、新联、士林4个公社。

1983年改公社为乡。

1988年士林乡改为士林镇。

1992年6月,新联、梅林乡并入新市镇。

1999年1月,高林乡并入新市镇。

2004年4月,士林镇并入新市镇。

950年9月为洛舍乡。

1956年3月撤区并乡时,东衡乡和戈亭乡的一部分并入洛舍乡。

1958年10月原武康县新民乡的冯家田等地,划入境内,建立洛舍人民公社。

1960年3月,为洛舍、东衡、新民管理区。

1961年1月原戈亭乡境地划出,另立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乡。

1988年5月,改设洛舍镇。

1999年1月龙山乡并入洛舍镇。

2003年10月,原龙山乡从洛舍镇划出至武康镇(现武康街道)。

民国初,钟管为松山乡,后为钟管、审溪、永凝、曲园乡的一部分。

1947年,钟管、仁寿两乡合并为龙溪乡。

1949年5月解放,沿用旧行政区域为龙溪乡,1950年7月建制钟管乡。

1956年,戈亭、白彪的部分村并入。

1958年10月成立钟管公社,后与干山公社合并为干山公社,1961年8月从干山公社划出,恢复为钟管公社。

1984年1月改公社为乡,1989年4月被批准为建制镇,1992年7月戈亭乡并入,2001年钟管政府将原有21个行政村撤并为11个行政村,将水产村并入钟管居委会,成立居民社区称南湖社区。

2004年4月15日县政府进行部分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干山镇建制与钟管合并,合并后为19个行政村1个社区。

辖区明嘉靖年间为武康县的安庆乡,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前名为莫干乡、莫庾乡。

1949年5月解放,1950建制为莫干区莫庾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后坞并入,改称莫干乡。

1958年10月公社化时与筏头乡合并成立莫干山人民公社,下设5个管理区,公社境地当时为莫干山管理区。

1959年10月管理区撤消,1961年5月至1964年7月,原后坞乡、筏头乡先后划出,另置公社。

1983年10月体制改革时改莫干山乡人民政府,1994年改制为莫干山镇,2004年4月5日南路乡并入莫干山镇。

1949年5月解放,同年7月建政为雷甸,杨墩,塘北,双溪四个乡;1956年2月并为雷甸、塘北两乡;1958年十月两乡合并成立雷甸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开为雷甸乡;1988年9月省民政厅浙民复字(88)123号文批准撤乡建镇为雷甸镇。

1950年为禹越乡、油车乡、三来乡。

1956年3月为禹越乡、高桥乡。

1958年10月禹越乡、高桥乡合并成立高桥人民公社,境地为禹越、西葑、油车、三来管理区。

1961年5月分为禹越、高桥人民公社。

1982年为禹越人民公社、油车人民公社(因与桐乡高桥公社重名,故改名)。

1984年1月改公社为乡。

1992年6月禹越乡改为徐家庄镇。

1994年10月油车乡撤乡建立高桥镇。

2004年4月徐家庄、高桥两镇合并,组成禹越镇。

1950年为勾垒乡、西葑乡、下舍乡、舍南乡。

1956年勾垒乡、西葑乡合并组建勾里乡,舍南乡并入下舍乡。

1958年10月,勾里乡和下舍乡合并组建下舍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分为勾里公社和下舍公社。

1984年1月,改公社为乡。

1988年下舍撤乡建镇。

1992年5月勾里撤乡建镇。

2004年4月,勾里、下舍镇合并组建新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