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办事处驻地位于东平县城内而得名。 [详细] |
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时因黄河决口,水淹郓州城(今东平湖埠子坡),知州姚铉奉旨移建于今址。因地处宋代郓城州城,故名州城街道。 [详细] |
据《彭氏族谱》载,明正统年间(1436-1449),彭姓在此建村,取名彭家庄。1639年(崇祯十二年),村内成立集市后,更名为彭集。因政府驻地于彭集村,以驻地命名彭集街道。 [详细] |
宋咸平三年(1000年),此地设有官方传递公文的驿站,并有小沙河从此流过,故得名沙河站。后随驿站设立商户、农户逐增为村。后因政府驻地位于沙河站而得名沙河站镇。 [详细] |
因境内居民多从湖内迁来,大部分行政村庄旧址分布在老东平湖内,后集中聚居在东平湖一级湖(老湖)沿岸,故命名老湖镇。 [详细] |
明洪武年间(1368-1398)胡姓自南京迁此建村,因位于银山脚下,以山命名银山村。后镇人民政府驻此,故名银山镇。 [详细] |
古时,村边道旁有一客店店主人善养斑鸠,闻名乡里。南北朝时期,此地是交通要道。当时,村边道旁有一客店,店主人善养斑鸠,闻名乡里,故命村名斑鸠店(建村时间无考)。后政府驻地斑鸠店,以驻地命名斑鸠店镇。 [详细] |
据《东平州志》记载,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朝封泰山,途经东平,当地官员曾在此接驾过山,得名接驾山,后简称接山。因政府驻地接山,以驻地命名接山镇。 [详细] |
据《东平州志》载,“春秋时期,谓之阳州城,为齐鲁地”。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戴姓、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戴杨庄。村内成立集市后,易名戴杨集。后演变大羊集,简称大羊。后政府驻地大羊,以驻地命名大羊镇。 [详细] |
《王氏族谱》载,该村原名荆山屯。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王姓始迁山东蒙阴县云蒙山后潭波村,后迁居此村,仍沿用原名。后王姓在村东建庙,庙门阶共九级,形似楼梯,俗称梯门。后演变为梯门村。因政府驻地于梯门,以驻地命名梯门镇。 [详细] |
1958年8月,该区域划为东平湖二级滞洪区。因地处东平湖滞洪区而命名新湖镇。 [详细] |
据《梁山县地名志》载,明洪武年间,戴姓在此建村,并在村边修建庙宇一座而得名戴庙。后政府驻地戴庙,以驻地命名戴庙镇。 [详细] |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阎姓迁此建村,命名阎井。据《商氏族谱》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商姓一族自平阴县商庄迁居该村,后阎姓迁出,故更名商家老庄,简称商老庄。因乡政府驻商老庄,以驻地命名商老庄乡。 [详细] |
据《东阿县志》记载,古为南谷镇,因地处谷城(现平阴县东阿镇,春秋时为齐相管仲的食邑)南而名南谷。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东阿县因河水为患(东阿县在现在的聊城地区的东阿镇)迁至南谷镇,至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8年)东阿县又迁利仁镇(即现旧县乡吉城村),后人们因在此设过县城,改称“旧县”。旧县乡政府驻地位于旧县村,因此而得名旧县乡。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