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都昌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都昌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代为五坊。

1936年,为城区镇,属一区。

1943年属濒湖区。

1949年5月,改称城关镇。

1952年4月改为十一区,十月改为十三区。

1956年为直辖县。

1959年3月为都昌人民公社。

1962年,分出矶山、南山2个公社。

1968年,复并为都昌镇公社。

1972年,又分出都昌镇、城郊2个公社。

1975年,复并。

1984年,改称都昌镇,得名沿用至今。

汉代,为小鄡阳县所在地。

唐初,隶属都昌县。

清代,为新城乡六都。

1936年,为周溪乡,属二区。

1944年,为沙溪乡。

1946年,分为周溪乡、沙岭乡。

1949年5月,为周溪乡、沙岭乡,属五区。

1952年,分为周溪街、周溪、柴棚、虬门、泗山、后湖、古塘、马山、沙岭、花桥、双垅11乡,属七区。

1956年,调整为周溪、柴棚、沙岭3乡,属三汊港区。

1958年,并为周溪乡。

1959年3月,为周溪人民公社。

1962年,分为周溪、沙岭2个公社。

1963年,分出4个大队成立渔业公社。

1968年,周溪、沙岭、渔业3个公社合并成为周溪公社。

1984年,恢复乡建置,为周溪乡。

1992年,撤乡设周溪镇,沿用至今。

清代属新城乡五都、七都。

1936年为丁仙乡,属二区。

1944年为双湖乡,属滨湖区。

1946年为山湖乡。

1949年5月属五区。

1952年分为西湖、刘金、荷塘、左桥、恩芝、赤岸、三汊港街等7乡属八区。

1956年为西湖、刘金2乡,属三汊港区。

1958年阳峰、伏牛、刘金、西湖四乡并为三汊港乡。

1959年为三汊港人民公社。

1973年阳峰从三汊港人民公社分出。

1984年恢复乡建置,为三汊港乡。

1994年撤乡设三汊港镇,并沿用至今。

清代,为长宁乡十一都、十二都。

1940年为廉让乡,属第三区。

1942年属环山区。

1944年为长垅乡。

1949年5月,属第四区。

1952年,属第六区。

1956年,属土塘区。

1958年10月,长垅、狮山、双桥合并为双桥乡。

1959年改为双桥人民公社。

1984年恢复乡镇建置,为中馆乡。

1990年撤乡建镇,改为中馆镇,并沿用至今。

清代,属新城乡三都。

1936年为凤凰乡、属二区。

1944年为双凤乡。

1949年5月,属五区。

1952年,分为三里、店前、太阳、大沙、沿湖5乡,属九区。

1956年,为大沙乡,属三汊港区。

1958年,和合、西田、竹林3乡并入大沙乡。

1959年废乡,改称大沙人民公社。

1962年,和合公社分出。

1968年,和合、茅铺、大沙并为大沙公社。

1973年,和合公社从大沙公社中分出。

1984年恢复乡建置,复称大沙乡。

1995年撤乡设大沙镇,并沿用至今。

清属长宁九都。

1936年为博爱乡。

1946年改为平池乡。

1949年5月。

1951年7月改称万户乡。

1958年并入南峰乡。

1959年3月为南峰人民公社。

1962年从南峰公社分出,为万户公社。

1984年5月恢复乡镇建制,为万户乡。

2001年撤乡设万户镇,并沿用至今。

清代,属长宁乡十都。

1936年,为南峰乡,属三区。

1942年,属鸣凤区。

1944年,南峰、鼎新2乡合并为南溪乡。

1949年5月,属四区。

1951年,分为南峰、鸟沙、白水三乡,属六区。

1956年,又合并为南峰乡,属土塘区。

1958年,南峰、芗溪、万户、西岸、黄坡5乡合并为南峰乡。

1959年3月,废乡,为南峰人民公社。

1962年,南峰人民公社分为南峰、万户、芗溪3个人民公社。

1968年扩社并队,南峰、芗溪并为南峰人民公社。

1973年,南峰与芗溪分为两个公社。

1984年,恢复乡建制,为南峰乡。

1993年撤乡建镇,为南峰镇,沿用至今。

清代,为孝行乡。

1940年,为潭湖乡、土塘乡,分属二区、三区。

1946年,为储山乡,不久易名为土塘乡。

1949年5月,属三区。

1952年,属第五区,仍称土塘乡。

1956年4月,并为化民、杨垅、杭桥3乡,属土塘区。

1958年10月,撤区并乡为土塘乡。

1959年3月,撤乡,改为土塘公社,属马涧区。

1962年,分为杭桥、化民、土塘3个公社。

1968年复并为土塘公社。

1973年又与杭桥、化民公社分开。

1984年,恢复乡为土塘乡,杭桥乡,化民乡。

2001年撤乡并镇,改为土塘镇。

2002年1月,化民、杭桥2个乡并入土塘镇。

清代,属黄金乡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三都。

1930年,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成立,属二区和三区苏维埃政府管辖。

1941年,属第四区。

1943年,属环山区。

1944年,改为大田乡。

1949年5月,属三区。

1950年2月,属第四区。

1956年,属土塘区。

1958年由盐田,大港二乡并为大港垦殖场。

1959年,为大港公社。

1962年,分为大港、盐田两公社。

1968年,扩社并队,两公社又并为大港公社。

1973年,又分为大港、盐田公社。

1984年,为大港乡。

1995年,撤销大港乡,设立大港镇。

2002年,撤销盐田乡,并入大港镇。

清代,为清化乡。

1930年10月,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驻地在蔡岭成立。

1936年,为中堡乡,属四区。

1942年,为储云区。

1943年,属环山区。

1944年,为武山乡。

1946年,为张蔡乡。

1949年5月,属二区。

1952年,属十一区。

1956年,属徐埠区。

1958年,北炎、张岭合并为张岭乡。

1959年,改称张岭公社。

1962年,又分为张岭、北炎2公社。

1968年,北炎公社并入张岭公社。

1973年,恢复北炎公社。

1984年,恢复张岭乡、北炎乡。

1993年,撤销张岭乡,设立蔡岭镇。

2002年,北炎乡并入蔡岭镇。

清代为徐家埠市,分属白凤乡三十六都和义凤乡三十七都。

1929年,属六区。

1930年,苏维埃都昌革命委员会驻地成立,属十一区苏维埃政府管辖。

1940年,为南岭乡和云峰乡,属第四区。

1944年,南岭和云峰合并为徐埠乡,属环山区。

1949年初,属第二区。

1953年,分为徐埠街、高桥、山峰、平峰、云步、紫云、白池、韩田8乡,属三区。

1956年,合并徐家埠、平峰、高桥3乡,属徐埠区。

1958年10月,合并为徐埠乡。

1959年成立徐埠人民公社。

1962年分成徐埠、平峰、春桥、官桥4个公社,仍由徐埠区管辖。

1968年将平峰、官桥公社一部分并为徐埠公社。

1984年5月,恢复乡为徐埠乡。

1994年12月,撤乡建立徐埠镇,沿用至今。

清代,属桃源乡四十一都,左蠡镇。

1930年为苏旧乡、维新乡和白塔乡,属一区。

1946年苏旧乡、维新乡和白塔乡合并为左蠡乡。

1949年5月,属一区。

1952年分为源树、李泗、双溪、城山、旧山5乡,属二区。

1956年分为李泗、旧山、双溪、联合4乡。

1958年并为左里乡,属徐埠区。

1959年改称左里公社。

1962年多宝公社从左里公社分出。

1984年恢复左里乡。

1995年10月撤乡设左里镇,沿用至今。

清代,属新区乡二都。

1941年,属二区双峰乡和凤凰乡。

1943年,为濒湖区双凤乡。

1949年5月,属五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设有平塘乡,双峰乡,桥岭乡,滨湖乡。

1952年,为和合、滨湖2乡,属九区。

1954年四乡合一,设和合乡,取和平合作,大和大合之意。

1956年4月,属三汊港区。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和合乡与大沙合并为大沙公社。

1962年和合从大沙公社分出,成立和合公社。

1968年和合再次并入大沙公社,1973年和合与大沙又一次分社为和合公社,1984年5月,恢复乡,遂称和合乡,沿用至今。

清代,属新城乡三都和四都。

1941年,为阳储乡,属二区。

1942年,属濒湖区。

1942-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都昌县政府曾一度迁驻卢家,星子县政府驻过杨家村(现更名屏峰村委会)。

1949年5月属五区。

1952年,分为伏牛、株桥、阳峰、黄梅、万里5乡,属三汊港区。

1956年,并为伏牛、阳峰2乡,属三汊港区。

1958年撤区并乡,为三汊港乡。

1959年,改为三汊港公社。

1962年,从三汊港公社分出,为阳峰公社。

1968年,并入三汊港公社。

1973年,复为阳峰公社。

1984年为阳峰乡。

清代,属新城乡六都。

1936年属二区沙岭乡。

1944年属濒湖区沙岭乡。

1946年复为沙岭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属五区。

1952年分为塘口、西源、沙塘3乡,属七区。

1956年5月,为西源乡,属三汊港区。

1958年并入周溪乡。

1959年3月为周溪人民公社。

1962年从周溪公社分出成立西源人民公社。

1968年沙岭公社撤销,其罗家、陶家边等村划归西源公社。

1984年5月改为西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