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神龙二年(706)县丞高良弼将新吴县治自新兴乡(今会埠镇)磐山之北迁冯川北岸狮山下之后,新县治所在地冯川便被称县市乡。 南唐保大元年(943),吴禅位于南唐,南唐恶新吴之名,取弃旧迎新之意,更名奉新。 此后,县市乡一直是奉新县治所在地。 明清两朝,奉新全县一直为12乡建制。 清雍正十三年(1735)后,全县始增归德乡为13乡,县市乡为其中之一。 同治年间,以牌坊为标志,将全乡管辖范围分为上坊和下坊。 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第6页载:“县市上坊统坊三,曰擢英坊、积庆坊、登仙坊,统图三;下坊统坊四,曰种德坊、招贤坊、立行坊、宣化坊,统图四,共七坊。”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1929年。 此后,奉新实行区署联保制,全县始划为4个区19个联保,第一区署设县城宝云寺(县城北门外),下辖冯川、三溪、赤岸、沿里、上港、干洲6个联保。 1932年,全县增为6个区,即将原奉新乡、从善乡单独设区,联保改称乡镇,第一区署仍设宝云寺,下辖冯川镇、沿里乡和六分乡(后改界竹)。 1935年,全县又改为4个区,第一区署仍设宝云寺,第二区(原奉新乡)和第六区(原从善乡)又并入第一区。 1945年撤区增乡,全县设4镇20乡,冯川为4镇之一。 1949年乡镇名称基本照旧,但在县乡之间增设了5个区政府,冯川镇在5个区政府之外,为县直辖区级镇,镇政府设西门街。 1952年至1955年间,全县设有7个区,冯川镇于1953年改为乡级镇,划归第一区管理。 1956年,全县合并为赤岸、上富、罗塘、会埠4区28乡镇,冯川镇划归赤岸区管辖。 1957年3月,赤岸区撤销,冯川镇归县直属。 同年12月又进行全面撤区并乡,全县合并为16个乡和1个冯川镇。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设12个农村人民公社,冯川为其中之一。 1983年冬,农村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建制。 1984年初,全县设14个乡、3个农垦场和1个冯川镇,此格局一直延续至2006年12月,镇政府也一直驻西门街。 2007年1月,镇政府驻地迁应星大道东侧166号。 同年5月8日,奉新县委县政府驻地从狮山南麓迁赤岸镇冯田村岐山之下,冯川作为新吴和奉新县治所在地时间跨度长达106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奉新、同安二乡未变。 1929年,全县设四区十九联保,赤岸、沿里均属一区下辖的两个联保。 1932年,全县改六区,赤岸为二区下辖乡,沿里为一区下辖乡。 1935年,二区、六区并入一区,赤岸、沿里同属一区下辖乡。 1945年撤区增乡,赤岸、沿里分别设乡。 1946年,赤岸乡并入洪塘乡,上港乡并入沿里。 1949年第一区政府设赤岸,下辖沿里乡、洪塘乡。 1952至1955年,第一区政府先后改称第一区公署、赤岸区。 1956年7月,赤岸区和干洲区合并为赤岸区,下辖赤岸、赤墎、社岗、街子、亭山、三溪、干洲7个乡和冯川镇。 1957年12月,赤岸、亭山(沿里)为县辖乡。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赤岸、沿里合并为赤岸人民公社。 1983年冬,农村人民公社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建制,赤岸乡为其中之一。 2001年12月,赤岸乡撤乡设镇。 2007年5月8日,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赤岸镇冯田村。 |
宋、元时期属修德乡。 明清时期属奉新县南乡。 1949年前后,均属第二区,后分设为赤田乡,高岗乡。 1958年成立罗塘公社,1984年3月改为罗塘乡,1984年12月更名为冈咀乡,1986年底更名为赤田乡,1999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 |
元时属修德乡。 明、清时为北乡。 1949年属第二区。 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设1镇16乡,宋埠乡为16乡之一。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宋埠、锁石二乡合并为宋埠公社。 1968年并入罗塘公社。 1972年分开后,仍称宋埠公社。 1984年机构体制改革,改称宋埠乡。 1999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 |
明清时期,干洲片属从善乡,岗前片属建康乡。 1929年,建康乡属一区三溪联保,从善乡属一区干洲联保。 1932年,建康乡改属一区六分乡(后改界竹乡),从善乡改属六区干洲乡。 1935年,干洲乡属一区,界竹乡未变。 1945年,界竹、六分、干洲被分别设乡。 1946年,六分乡并入界竹乡,干洲未变。 1949年建康乡属三区界竹乡,从善乡属三区干洲镇。 1956年,界竹乡被拆分为属赤岸区的赤墎乡和三溪乡,干洲镇仍属赤岸区。 1957年,赤墎乡和三溪乡合并为岗前乡,干洲镇改称干洲乡。 1958年,岗前、干洲两乡合并为干洲人民公社。 1961年又拆分为岗前和干洲两个人民公社。 1968年合并为干洲人民公社。 1983年冬,干洲人民公社改称干洲乡。 1986年4月干洲乡改称干洲镇。 |
明清时属新安乡。 1929年属第三区富溪联保。 1932年属第四区澡下联保。 1945年设富溪、观下乡。 1946年,富溪、观下乡合并为澡下乡。 1949年澡下乡属第四区。 1952年,澡下乡拆分为山里(今汪家村)、富溪、龙溪、澡下、白沙、观下六个乡,属第四区管辖。 1956年又合并为富溪、观下两个乡,属会埠区管辖。 1957年撤区并乡,富溪、观下合并为澡下乡。 1958年改称澡下人民公社。 1961年又拆分为澡下、观下两个公社。 1968年合并为澡下公社。 1984年机构体制改革,改称澡下乡人民政府。 2000年,经江西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澡下乡,设立澡下镇。 |
罗市最初名晋城。 清朝初年,罗坊镇根据旧名“晋城”之谐音改称“进城”。 系全县12乡之一。 雍正十三(1735),全县增置归德乡,进城为13乡之一。 1929年,罗坊联保属第四区署。 1932年,罗坊乡属第五区署。 1935年,原第五区名称又改称第四区,罗坊改属第四区。 1946年,罗坊镇为全县4镇之一。 1949年罗坊乡属第五区。 1951年,第五区区政府设罗坊。 1955年,第五区改称罗坊区,区署驻罗坊镇。 1957年12月,原罗坊区撤并为罗坊、仰山2乡。 1958年改称罗坊人民公社。 1968年与仰山合并,1972年分开,仍称罗坊人民公社。 1983年9月6日,因奉新罗坊公社与新余罗坊公社重名,经批准更名为罗市人民公社,至此罗市名沿用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奉新、同安二乡未变。 1929年,全县设四区十九联保,赤岸、沿里均属一区下辖的两个联保。 1932年,全县改六区,赤岸为二区下辖乡,沿里为一区下辖乡。 1935年,二区、六区并入一区,赤岸、沿里同属一区下辖乡。 1945年撤区增乡,赤岸、沿里分别设乡。 1946年,赤岸乡并入洪塘乡,上港乡并入沿里。 1949年第一区政府设赤岸,下辖沿里乡、洪塘乡。 1952至1955年,第一区政府先后改称第一区公署、赤岸区。 1956年7月,赤岸区和干洲区合并为赤岸区,下辖赤岸、赤墎、社岗、街子、亭山、三溪、干洲7个乡和冯川镇。 1957年12月,赤岸、亭山(沿里)为县辖乡。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赤岸、沿里合并为赤岸人民公社。 1983年冬,农村人民公社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建制,赤岸乡为其中之一。 2001年12月,赤岸乡撤乡设镇。 2007年5月8日,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赤岸镇冯田村。 |
西晋元康元年(291),刘道成、道崇兄弟二人相约辞官,从徽州婺源牧童市迁新吴县,定居在今县城西门。 永嘉二年(308),刘道成得道之后,刘道崇迁上富宅背建村,系上富最早居民,唐代著名诗人刘慎虚即其后裔,因其“孝友恭俭,哲悟过人”,上富曾被洪州剌史吴兢表彰为“孝悌乡”。 明清时为奉化乡,辖整个上富以上地区,系奉新最大的乡。 民国十八年(1929),上富属第四区。 1932年,上富属第五区。 1935年,上富改称第四区。 1945年设上富镇。 1949年上富属第五区。 1951年上富改属第六区。 1958年成立上富人民公社。 1984年机构体制改革,改称上富乡人民政府。 1986年4月,恢复上富镇。 |
明清时属奉化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设甘坊镇。 1949年为第五区甘坊乡。 1958年成立甘坊人民公社。 1968年与七里、西塔公社合并,仍称甘坊公社。 1972年分开,仍为为甘坊公社。 1984年机构体制改革,改称甘坊乡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10日,撤销甘坊乡,设立甘坊镇。 2003年8月19日,撤销西塔乡,改称百丈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成建制划归甘坊镇管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第四区。 1949年为第五区石溪乡。 1958年成立澡溪乡人民公社。 1962年分为石溪、澡溪两个公社。 1968年澡溪和石溪合并,称澡溪公社。 1972年调整规模时复分为澡溪、石溪两个公社。 1984年撤社为乡,称澡溪乡、石溪乡。 2004年,石溪乡撤乡并入澡溪乡,改石溪乡为石溪办事处。 2003年9月28日,撤销石溪乡,成建制划归澡溪乡管辖(赣民字[2003]256号批复)。 |
明清时期,仰山叫泥泞岗,属进城乡(乡署设罗坊)大桥围。 清中叶,因从靖安东源请来一尊仰山太子雕像,供奉在老街万寿宫东边的仰山太子殿中,此后更名仰山。 1929年后,仰山属第四区(区署驻上富),称仰山联保;1932年,仰山属第五区(区署驻上富),首称仰山乡。 1945年,仰山为全县24乡镇之一。 1946年,全县合为17乡镇,东溪乡并入仰山乡。 1949年仰山乡仍属第五区(区政府驻上富)。 1958年全县并为12个农村人民公社,仰山为其中之一。 1968年与罗坊合并,1972年与罗坊分开,仍名仰山人民公社。 1983年实行乡政府建制,仰山为全县15个乡镇之一。 |
明朝时属奉化乡。 清雍正十三年(1735)属归德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甘坊镇。 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属第六区、第七区管辖。 1949年先后属第六区、第七区管辖。 1957年撤区并乡为七里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由店下、球庄、溜尾等16个高级社组成七里人民公社。 1968年并入甘坊人民公社。 1972年分开,仍称七里人民公社。 1984年机构体制改革,成立溜头乡人民政府。 2004年更名为柳溪乡人民政府。 |
1973年设立石溪办事处延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