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葛兰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葛兰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清中,有葛、兰二姓在此建桥,得名葛兰桥,居委会以此为名。2004年4月因区划调整,把原西街居委会、桥街居委会、新街居委会、米市堡街居委会合并成葛兰桥社区。
2004年,因境内有一块弯形大田,村民在此旁建房,得名湾丘村。
因此山较高,常有云雾缭绕,故名白云山,村以白云为名。2004年为区划调整合村并镇,把原白云村(因此山较高,常有云雾缭绕,故名白云山,村以白云为名)、碧天村(在很早以前,此地天气较好时天空呈现碧绿色故名)合并。
清朝中期,冯姓居民在此建房居住,故名冯庄。村以此为名。
清朝末期,境内一大石岩为罗姓所辖地,取名罗家岩,村以罗岩为名。
民国年间,此田坝属黄姓所有,得名黄家坝,村以此为名。2004年由于区划调整,把原黄家坝村(因黄姓居民在此建房居住故名)、柏杨村(此地种有很多柏杨树故名)、宝山村(传说此地的一座山上有很多宝藏,故名)合并。
明朝末期,此坝曾开采过盐井,得名盐井坝。村以盐井为名。2004年由于区划调整,把原兴隆村(寓意居民做生意生意兴隆故名)、土山村(因境内的山都是大土堆成的故名)、盐井村(此坝曾开采过盐井,得名盐井坝。村以盐井为名)合并,以其所在行政区域及工作职能得名盐井村民委员会。
明朝末年建寨于此处较高的山堡上,因地势险要,名天台寨。因村委会驻地天台寨得村名。
明朝末年建寨于此处较高的山堡上,因地势险要,名天台寨。清朝中期,张姓居民建房于天台寨下,面向宝福庙,名天福庄。因境内天台寺,宝福庙各取一字,得名天宝村。
以境内有一大坝子,村以大坝命名。
因坝地属于西山内槽洼地,常被水淹。故名塘坝,以此为村名。
清朝初期,此地特产土烟,色香味俱佳闻名县内外,故名烟坡。村以此为名。2004年由于区划调整并村,把原新林村(此处以前有种有很多新品种树故名)、金盘村(传说此地的村民去山坡上种地,在路边拾得一金盘故名)、烟坡村(此地特产土烟,色香味俱佳闻名县内外,故名烟坡)合并。
清朝乾隆年间建庙,供奉梓潼帝君佛像,因名梓潼观,村以潼观为名。2004年由于区划调整,把原石马门村(此处以前有个大石马刚好在居民门前故名)、潼观村(供奉梓潼帝君佛像,因名梓潼观,村以潼观为名)合并得名潼观村。
清朝中期建寨。取天官赐福之义,名天福寨。1981年以后大队、村均以驻地天福寨为名天福。2004年为区划调整合村并镇,把原先桂村(因境内种有很多桂花树而名)、天福村(取天官赐福之义)合并,得名天福村。
清朝乾隆年间,在此段桃花溪修建石桥一座,因系沙质河床,得名沙河桥,村以沙河为名。2004年由原沙河村(因系沙质河床,得名沙河桥,村以沙河为名)、燕洞村(此地曾为燕子栖息之地故名)、源溪村(此地的一条小沙溪得名)合并为现在的沙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