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耿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耿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凤铭是取社区管理的“凤凰故里”“宏铭时代华庭”两个小区的一个字组成,故名。
唐代贞观时期,初名西戒海。后因耿姓居多,明洪武年间名耿家庄。1912年正式易名耿庄。
明弘治六年(1493)何姓迁入,后因何姓居多改名为何家屯,清宣统元年(1909)改为何屯村。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建村,居民分散居住,后逐渐形成三个聚落名介海、尚堡屯、南庄。1949年介海、尚堡屯(含南庄)合并,取原来两个自然村之首字,定名尚介。
据碑文载村域始建于唐。明洪武年间有尚堡社。清乾隆七年有尚堡村。道光十八年,尚堡、贾庄、大黄屯三自然村合并统称大黄屯。
传商末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时,一带曾是搭帐门(帐篷)屯军处,共有东、南、西三个帐篷。因此古称此地为东帐门(帐篷),简称东张门。
商末武王伐纣时,此地是牧野之战古战场,曾在阵地前沿设立三个帐门(帐篷),帐门居西,称西帐门,属牧野之战古村落。三国时(220-265)有张门屯。明洪武四年(1371)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以方位称东、南、西张门。居西名西张门。
传商末武王伐纣时,此地是牧野之战古战场,曾在阵地前沿设立三个帐门(帐篷),帐门居南,称南帐门,属牧野之战古村落遗址。明洪武四年(1371)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以方位称东、南、西张门。居南,名南张门。
南北朝时期,鲁王曾在此地(即南鲁堡)筑有城堡,名鲁王堡,简称鲁堡。明代在百官寺东、西、南形成三个聚落,其中南部王姓居多称王鲁堡,1954年因此村在南,改称南鲁堡。
南北朝时期,鲁王曾在此地(即南鲁堡)筑有城堡,名鲁王堡,简称鲁堡。明代在百官寺东、西、南形成三个聚落,其中东部周姓居多称周鲁堡,1954年因此村在东,改称东鲁堡。
南北朝时期,鲁王曾在此地(即南鲁堡)筑有城堡,名鲁王堡,简称鲁堡。明万历年间,王姓、周姓、常姓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在百官寺东、西、南形成三个聚落,西部常姓居多称常鲁堡,1954年因此村在西,改称西鲁堡。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