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官圩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官圩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明万历末年在良村建圩,初名为新安市。为避水患,清同治年间迁至今址,易名为观圩,即与原圩隔河相望之意。清光绪二年(1876)该圩在一场官司中获胜,取“观”谐音“官”,改称官圩。[详细]
明万历末年在良村建圩,初名为新安市。为避水患,清同治年间迁至今址,易名为观圩,即与原圩隔河相望之意。清光绪二年(1876)该圩在一场官司中获胜,取“观”谐音“官”,改称官圩。[详细]
因原驻地附近曾建有“五门社”,辖区原有五个自然村,取五村幸福美好之意,得名五福,故名。[详细]
以辖区内较大的自然村良村和新安市各取一字,得名良安,故名。[详细]
1998年,由德庆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因驻地位于以前的胜敢村,故名。[详细]
1998年,由德庆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因驻地位于谢村,故名。[详细]
明朝初期(公元1368年)玉村从坛洞搬到现在的玉村,到约公元武宗正德十一年即(公元1516年间),玉村部分人搬迁到现在的埌尾村、更口村。到民国(1911年前后),在西塘有一个村(岑氏、戚氏),因此之后就将这四个村统称四村,故名。[详细]
1958公社化,由(江村,森木根,中山村,榃连垌,云么村)五个自然村组为大队,由政府命名为红光大队,寓意红红火火,前景一片光明,红光一名沿用至今,故名。[详细]
解放初为江中乡,1858年红光分开,为江中大队,后来“江”变成了“红”,得名红中,故名。[详细]
民国初建村时设立指挥所,当时有两个村庄,分别为八仙洞村和思罗村,两村各取一字,得名仙罗,故名。[详细]
因希望村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得名民生,故名。[详细]
1776年,由冼氏祖先到此看到本地四条河涌水流向一处,便命名为涌源,由于1974年建水库以后便改为冲源,故名。[详细]
1998年,由德庆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因驻地位于金林村,故名。[详细]
因位于金安区片内,且驻地于西村,又是村民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原有三个区片:大江、金银、金安,在金安区片和大江区片中各取一字,得名金光,故名。[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