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新社区坐落于古蔺县西部、古蔺县道太石路线上,场镇的中心区,距古蔺县城60千米。东接李家寨村,南连渔洞村、德华村;西接太平镇高笠村,北邻姚家村、兴文村、建东村。辖区面积7.2平方千米,东新镇政府所在地。辖区有7个居民小组,1854户、4836人。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以及农牧业为主。土地资源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和红粱,已建成脆红李、冰糖李、红军李、蜂糖李和甜橙基地2600余亩。 |
古蔺县东新镇李家寨村地处古蔺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5公里。1109户5412人,主要聚居汉、苗两个民族,辖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218亩,全村面积约8平方公里,南北呈高低走向,海拔最低430米,最高1100米。李家寨属于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镇村,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助农促农增收。李家寨村水利资源丰富,赤水河二级支流盐井河从村脚下贯穿而过,阳岩大堰、水洞大堰、罗家湾大堰等常年发挥着灌溉全村良田的巨大作用。李家寨村交通网络十分便利,李东、李郎、石太路从李家寨村贯穿而过。 |
兴文村位于东兴镇东南部,北接建东村,南靠李家寨村,西邻东新社区相邻,东与二郎镇华年村接壤,距东新镇政府驻地3千米。辖区面积2.6平方千米,下设4个小组,453户2186人。本村以种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兼顾发展特色产业、服务业等。主要粮食作物玉米600亩;主要经济作物蜂糖李300亩、青脆李150亩、脆红李200亩、甜橙1700亩,1个200亩有机蔬菜套种甜橙园区。 |
建东村坐落于东新镇东南面、古蔺县道太石路沿线上,距离东新镇人民政府驻地2.9千米。东毗邻二郎镇文明村、西靠姚家村;南邻太平镇皇家村、北毗邻兴文村。辖区面积3.6平方千米,下设6个村民小组,465户、1981人.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16.89%,1条盐井河流经本村。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养殖业主打猪、牛、羊产业。 |
明末清初时期,姚姓村民居多的山坳,故名。1951年为建设村,属东新乡;1958年为建设大队,属东新公社;1981年更名为姚家大队;1984年大队改村为姚家村,属东新乡至今。 姚家村位于东新镇北部,处古蔺县道太石路线上,距东新人民政府驻地3千米。东连建东村,南接东新社区;西接太平镇高笠村,北邻太平镇、二郎镇。辖区面积10平方千米,下设5个村民小组,436户、1863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180亩、玉米63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甜橙128亩、李子300亩、中药材800亩。 |
出自范仲淹《今乐犹古乐赋》:和气既充于天下,德华遂振于域中。取德华遂振于域中的“德华”二字作村名,故名。1951年为胜利村;1958年为胜利大队,属东新公社;1961年归属自强公社;1981年更名为德华大队,同年大队改村为德华村,属自强乡;1992年自强乡并入东新乡;2004年强村扩组,德华村与新田村、醒民村合并组建为德华村,属东新乡至今。 德华村坐落于东新镇西北部、处乡道东南公路线上,距离东新镇政府驻地3.8千米。东接李家寨村,北毗东新社区;西连渔洞村,南邻与民主村。辖区面积6.8平方千米,下设8个村民小组,624户、2615人。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1500余亩、水稻200余亩。经济作物种植猕猴桃2000余亩、五月翠红李子500余亩。 |
渔洞村位于东新镇西部,距离东新镇政府驻地1公里左右。全村有耕地面积2457亩,林地面积3580亩,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米,年平均气温17.9摄氏度,森林覆盖率50%以上,全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711户,总人口3261人。其中少数民族8户,31人。全村长年外出务工680余人,留守儿童316人,留守老人98人,现有建卡贫困户122户,462人,属全县117个省属贫困村之一。 |
民主村位于东新镇北面、处乡道东南公路线上,距离东新镇政府驻地7.5千米。东与大村镇玉峰村相邻,南与呐喊村相接;西与石屏镇刘家村相连,村北与渔洞村、德华村相依。辖区面积8.9平方千米,下辖10个村民小组,729户、3434人。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200亩、水稻120亩。经济作物有2000余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凤凰李2000余亩。有自强猕猴桃农业有限公司“蔺州绿肉”获得国家绿色认证,以及13个种植养殖农场(市级示范合作社)。 |
呐喊村坐落于东新镇西南面,东呐公路线上,距离东新镇政府驻地13.4千米。东与大村镇苏家坝村相连,南部与皇华镇红林村相接;西与龙山镇仁和村相毗,北与民主村相邻。辖区面积8.3平方千米,下设6个村民小组,540户2343人。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少量为大豆、水稻。经济作物为猕猴桃,种植面积为4000亩;1座3200余亩猕猴桃种植园,为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1个红星猕猴桃合作社(市级示范合作社),“蔺州绿肉”获得国家绿色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