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古竹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古竹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8年10月,成立古竹公社居民大队,1966年5月至1983年9月,改称古竹公社居民大队革委会,隶属古竹人民公社;1983年9月后,改称古竹镇人民政府,隶属古竹区;1987年4月后更名为古竹镇居委会,隶属古竹镇,沿用至今。

1961年4月,成立留洞生产大队,属古竹公社。

1963年3月,人民公社规模调整,留洞大队被撤销。

1987年4月,称留洞村委会。

1989年12月,设立留洞管理区。

1998年11月,成立留洞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并沿用至今。

蓼坑古称廖坑。

廖坑为古地名,为明隆庆三年(1569)永安建县时宽得都苦竹派社所辖的14个村之一。

清代仍称廖坑,属苦竹派约,为其所辖之20个村之一。

1952年5月,设立蓼坑乡。

1958年10月,成立蓼坑生产大队。

1961年4月,人民公社体制下放,蓼坑大队撤销,分别成立榕丰、联星、三屋三个生产大队。

1963年3月人民公社规模调整,榕丰、联星、三屋三个生产大队重新合并为蓼坑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称蓼坑乡。

1987年4月,蓼坑一分为三,分别设立蓼坑、坑尾、榕丰三个行政村。

蓼坑辖蕉坑、水田、东地、磜下四个自然村。

1989年12月,设立蓼坑管理区。

1998年11月,成立蓼坑村委会。

2004年。

蓼坑、榕丰、坑尾三个村委会合并,成立新的蓼坑村委会,沿用至今。

原名水东子,明隆庆三年(1569)永安建县时为宽得都苦竹派约所辖的14个村之一。

清代仍称水东子,属宽得都苦竹派约。

1961年4月,设立古竹农场,水东为其管辖。

1963年3月,人民公社规模调整,古竹农场撤销,水东成立生产大队,属古竹公社。

1983年9月,改称水东乡。

1987年4月,改称水东村委会。

1989年12月,设立水东管理区,1998年11月,成立水东村委会,沿用至今。

槎岭古称樟槎,樟槎为古地名。

明隆庆三年(1569)永安建县时为宽得都苦竹派社所辖的14个村之一。

清代仍称樟槎,属苦竹派约,为其所辖之20个村之一。

1952年5月,改称槎岭乡,属古竹镇。

1958年10月,成立槎岭生产大队。

1961年4月,紫金县古竹农场建立,槎岭归其管辖。

1963年3月,人民公社规模调整,紫金县古竹农场撤销,槎岭生产大队重归古竹人民公社管理,1983年9月,设立槎岭乡。

1987年4月,改称槎岭村委会1989年12月,设立槎岭管理区。

1998年11月,自成立槎岭村民委员会命名以来沿用至今。

1952年5月,设立平渡乡,属古竹镇。

1957年12月,设立平度乡,为紫金县29个乡(镇)之一,1958年5月撤销,隶属古竹乡。

1958年10月,成立平渡生产大队,属古竹公社。

1961年4月,人民公社体制下放,平渡生产大队撤销,分别成立上坑、乌泥塘、竹径、三丫塘、坪桥五个生产大队;1963年3月,人民公社规模调整,这五个生产大队重新合并为平渡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称平度乡。

1987年4月,改称平渡村委会。

1989年12月,设立平渡管理区。

1998年11月,成立平渡村委会,沿用至今。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新围大队,属古竹公社。

1961年,属古竹农场;1963年3月,称新围大队,属古竹公社。

1983年9月,成立新围乡;1987年,改为新围村委会,1989年,改为新围管理区;1998年撤销管理区,设立新围村委会,沿用至今。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期,成立联和生产大队。

1961年4月体制下放,分别成立联和和上楼两个生产大队。

1963年3月,人民公社规模调整,联和与上楼两个生产大队合并成立上联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称上联乡。

1987年4月称上联村委会。

1989年12月,设立上联管理区。

1998年11月,成立上联村委会,沿用至今。

1952年5月,设立岸新乡,属古竹镇。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成立岸头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称岸头乡;1987年4月,改称岸头村委会,1989年12月,改设岸头管理区。

1998年11月,撤销管理区,设立岸头村委会;2002年,改名为雁头村委会,沿用至今。

吉安为古地名,清代为宽得都苦竹派约所属之20个村之一,一直沿用至今。

1952年5月,设立吉安乡,属古竹镇。

1958年10月,成立吉安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称吉安乡。

1987年4月,称吉安村委会。

1989年12月改为吉安管理区,1998年11月,成立吉安村委会,沿用至今。

下洞原称汤坑,为其一部分。

汤坑为明隆庆三年(1569)永安建县时宽得都苦竹派社所辖的14个村之一。

因此地产温泉,故名。

解放后一分为二,分别设立下洞和上洞两村。

1952年5月,设立下洞乡,属第八区古竹镇。

1958年10月成立下洞生产大队。

1983年9月,设立下洞乡。

1987年4月,改称下洞村委会。

1989年12月,设立下洞管理区。

1998年11月,成立村委会,沿用至今。

上洞原称汤坑,汤坑为古地名。

汤坑为明隆庆三年(1569)永安建县时宽得都苦竹派社所辖的14个村之一。

清代仍称汤坑,属苦竹派约,为其所辖之20个村之一。

1952年5月汤坑以汤坑河为界一分为二,分别成立上洞乡和下洞乡。

1958年10月成立上洞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称上洞乡。

1987年4月称上洞村委会1989年12月,改称上洞管理区。

1998年11月,成立上洞村委会,沿用至今。

1952年5月,设立榴坑乡,属古竹镇。

1958年10月,成立榴坑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榴坑乡。

1987年4月,改称榴坑村委会。

1989年12月,设立榴坑管理区。

1998年11月,成立榴坑村委会,沿用至今。

双坑为古地名,明隆庆三年(1569)永安建县时为宽得都苦竹派社所辖的14个村之一,此后沿用至今。

清代属宽得都苦竹派约。

1952年5月,称双坑乡,1958年10月,称双坑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称双坑乡。

1987年4月,称双坑村委会。

1989年12月改称双坑管理区。

1998年11月,成立双坑村委会,沿用至今。

清代称瓦屑,为宽得都苦竹派约所辖的20个村之一,1961年4月,成立雅色大队,属古竹公社,1983年9月改称雅色乡,1987年改称雅色村委会,1989年12月改设雅色管理区,1998年11月,撤销管理区,设立雅色村委会,沿用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