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金华镇成立。 2005年12月,剑阳镇和甸南镇的文华、向前2村并入金华镇。 |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兰州,罗氏领知州衔,属丽江军民宣抚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鹤庆府。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兰州罗氏土司(罗克)因军功实授兰州世袭土知州,属丽江府。 民国三年(1914年),州改县,因上兰里和白地坪里是首区,故取名兰坪县。 1949年,前为兰坪县上兰乡;同年末,属兰坪县第二区。 1956年10月,划归剑川县第三区。 1961年底末,成立上兰区。 文化大革命中称上兰公社。 1984年,改上兰区。 1988年,改上兰乡。 2002年10月,上总乡改上兰镇。 2003年7月,更名老君山镇。 |
清及民国初年,甸南分为南厢图、西厢图2行政区。 民国十年(1921年),南厢图、西厢图合并为剑川第二区。 1958年,设奠南公社,后分奠南、西湖、玉华3公社。 1961年10月,合并为奠南公社。 1962年,改奠南区。 1969年,改甸南公社。 1984年,复改甸南区。 1988年后,改甸南乡。 2000年,甸南乡改甸南镇。 2005年,甸南镇向前、文华2村民委员会划归金华镇。 |
唐前期南诏兴起之初,沙溪便是洱海流域北部的一个“诏”(矣罗实诏),属统帅楚雄州西部至大理州境内各少数民族羁縻州的剑南道姚州都督府。 明代以前,沙溪曾被称为“杀退”、“杀腿”。 明代后期,使用“沙溪”之称,《徐霞客游记》中称:“剑川湖之流,合驼强江出峡贯于川中,所谓沙溪也。 其坞东西阔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此处的“剑川湖,在剑川州东,周数十里,流入赵州境”。 “驼强”即“桃羌”,属口音之误。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桃羌河,在州(剑川州)南三十里。”沙溪在清代时称“沙溪图”。 民国十年(1921年),沙溪图改为剑川第四区。 民国十年(1930年),为寺登镇。 1949年,剑川县解放,改称剑川县第四区。 1958年,剑川县第四区撤销,改为沙溪公社。 1962年,沙溪公社改称沙溪区。 1970年,撤区建人民公社,沙溪区称沙溪公社。 1984年,区级政权进行体制改革,撤销沙溪公社,建立沙溪区。 1988年起,设沙溪乡。 2001年,沙溪撤区设镇。 |
1949年后,先后组建弥兰区、永兴乡、剑川县第三区。 1954年,改为第二区。 1956年10月,兰坪县第二区的上兰11乡由兰坪县划出,划属剑川县第二区。 1958年,第二区改为马登公社。 1961年底,原兰坪县划属剑川县的富乐、美水、建基、新生、杉树、新和、启文、官坪等大队从马登析出,成立上兰区。 原从兰坪划入剑川的新民、新华、黄花仍留在马登,马登公社改马登区。 1970年,又改马登公社。 1984年,改马登区。 1988年起,改马登乡。 2000年,马登乡改马登镇。 |
民国十年(1921年),羊岑与兰州合并为剑川县第六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羊岑从第六区析出,设羊岑镇,辖上、中、下羊岑3乡。 1952年后,划归剑川县第二区。 1957年10月,设羊岑区。 1958年,改羊岑公社。 1962年,改羊岑区。 1970年,复称羊岑公社。 1984年,改羊岑区。 1988年,改羊岑乡。 |
清代时期,为弥沙图。 民国十年(1921年),乔后图、弥沙图合并为剑川县第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乔后、弥沙分开,分立为乔后镇、弥沙镇。 1949年,弥沙为剑川县弥(沙)兰(州)区弥沙分区。 1952年,属第三区。 1954年,马登、弥沙、象图改建为第二区。 1955年,先后分属乔后区和马登区。 1958年4月7日,撤区并乡,撤销三、四、五区建制,73乡镇合并为17乡镇;同年,为弥新(永胜)公社。 1962年,为弥沙区。 1970年,改弥沙公社。 1984年2月,弥沙公社分设弥沙区和象图区。 1987年,改弥沙乡。 |
清代时期,属弥沙图。 民国十年(1921年),属剑川县第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弥沙镇。 1949年,属弥兰区。 1952年,属剑川县第三区。 1955年,属剑川县乔后区。 1958年,为象图公社。 1961年,属弥沙区。 1962年,为象图公社。 1971年,属弥沙公社。 1984年,象图、下登、沽泥盆、丰登、江头5乡从弥沙析出,设象图区。 1988年,改象图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