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景凤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景凤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明初,县内行政区划分为三乡、八都、二十二里,嘉靖年改为三乡、四都、十五里,崇祯八年归并为七里。

清代沿袭明制未改。

抗战时期,全县划分为五个区,红源村属二区,村设村公所。

建国后,全县设五区82乡,琴峪建乡政府,红源是琴峪乡一个行政村。

1949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第二区琴峪乡辖,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琴峪村,1958至1960年属沁园县紫红公社琴峪管理区辖,1961年从琴峪大队分出成立南沟大队属沁源县紫红公社辖至1980年、1981年紫红公社改为官滩公社,南沟大队改为红源大队,属沁源县官滩公社辖,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社,将红源大队改为红源村委会,属沁源县官滩乡,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1945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

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第二区黎和乡。

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景凤乡。

1958年至1960年属妻奴颜县紫红公社。

1961年至1983年属沁源县景凤公社。

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设将汝家庄大队改为汝家庄村民委员会,属沁源县景凤乡辖。

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1945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

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第二区黎和乡。

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景凤乡。

1958年至196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

1961年至1983年属沁源县景凤公社。

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设,将黎和大队改为黎和村民委员会。

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1945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

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第二区景凤乡。

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景凤乡。

1958年至196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

1961年至1983年属沁源县景凤公社。

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设,将景凤大队改为景凤村民委员会,属沁源县景凤乡辖。

2020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万历年间,属永丰乡绵上都师庄里。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归三合里,清代。

中华民国建立后,归二区。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归绵上县。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归二区。

1945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

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第二区景凤乡。

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景凤乡。

1958年至196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

1961年至1983年属沁源县景凤公社。

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设将马家峪大队改为马家峪村村民委员会,属沁源县景凤乡。

2020年,将马家峪村、吉庆村并入活凤村,村名活凤村,村委会设在活凤村,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1949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琴峪乡,1956至1957年属沁源县紫红乡辖,1958年至198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1981年紫红公社更名官滩公社,属沁源县官滩公社至1983年,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设,将琴峪大队改为琴峪村委会,属沁源县官滩乡,2020年将永胜村并入琴峪村,村名琴峪村,村委会设在琴峪村,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1949年至1950年属沁源县第二区下辖紫红,1951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下辖紫红、后沟、争胜、应家庄4个自然村,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琴峪乡,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紫红乡辖,1958年至196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1961年至198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下辖紫红、高家沟2个自然村,1981年紫红公社改为官滩公社,属沁源县公滩公社,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设,将紫红大队改为紫红村委会,属沁源县官滩乡,2020年将争胜村并入紫红村,村名紫红村,村委会设在紫红村,2021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1949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第二区北新庄乡,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景凤乡,1958年至196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1961年至1983年属沁源县景凤公社,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设,属沁源县景凤乡辖。

2020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2020年7月16日,将南湾村与北辛庄村两村合并,村名新湾村,村委会设在北辛庄村。

2020年11月5日,因合并行政村将新湾村更名为北新庄村。

1949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第二区活凤乡,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活凤乡,1958年至198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1981年紫红公社更名官滩公社,属沁源县官滩公社,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社,将活凤大队改为活凤村委会,属沁源县官滩乡,2020年将陈家峪村、吉庆村并入活凤村,村名活凤村,村委会设在活凤村,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琵琶园村,始于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归绵上县管辖。

抗战初期,全县划分为五个区,琵琶园属二区,区公所曾在此地驻扎,后区公所迁往东阳城。

1949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琵琶园乡,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辖,1958年至1972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琵琶园辖,1973年经上级批准,官滩、贾庄从琵琶园分出,剩余区域组建琵琶园大队至198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1981年紫红公社改为官滩公社,属沁源县官滩公社。

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设,将琶琶园大队改为琵琶园村委会,属沁源县官滩乡,2021年3月1日,撤乡并镇,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

1949年至1950年属沁源县第二区,1951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琵琶园村乡,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琵琶园乡琵琶园村辖,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紫红乡琵琶园村,1958年至1972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琵琶园大队,1972年经上级批准成立贾庄大队,属沁源县紫红公社辖至1980年。

1981年紫红公社改为官滩公社,属沁源县官滩公社,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社,将贾庄大队改为贾庄村委会,属沁源县官滩乡,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官滩乡,景凤乡,合并设立景凤镇,该村归景凤镇管辖。

1949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二区,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第二区活凤乡,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活凤乡,1958年至1980年属沁源县紫红公社,1981年紫红公社更名官滩公社,属沁源县官滩公社,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社,将崖头大队改为崖头村委会,属沁源县官滩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