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泮境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泮境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民国时为磜下保;1949年解放后为庐丰区(东一区)磜下村;1953年为磜下乡;1956年设磜下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红旗公社泮境管理区磜下大队;1959年改称庐丰公社;1961年称庐丰工委泮境公社磜下大队;1965年称泮境公社磜下大队;1968年称泮境公社革委会磜下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磜下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泮境乡磜下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称泮境乡彩霞村民委员会。

辖:磜下、罗家山、彩霞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罗家山自然村。

民国时设镇回保;1949年解放初为庐丰区(东一区)镇回村;1953年改称镇回乡;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红旗公社泮境管理区镇回大队;1959年改称庐丰公社;1961年从镇回大队分出镇回、丰盈二个大队,属庐丰工委泮境公社;1965年与丰盈大队合并为镇回大队,属泮境公社;1968年称泮境公社革委会镇回大队革领组;1969年改称泮境公社革委会泮境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泮境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泮境乡泮境村民委员会。

辖:凹科里、大坝里、岗下、李屋、廖屋、凌屋、泮境圩、杉树洋、田丰、洋坑里、洋屋11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泮境圩村。

民国时属镇回保,1949年解放初属庐丰区(东一区)镇回村;1953年属镇回乡;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红旗公社泮境管理区镇回大队;1959年改称庐丰公社;1961年从镇回大队分出镇回、丰盈二个大队,属庐丰工委泮境公社;1965年与丰盈大队合并为镇回大队,属泮境公社;1968年属泮境公社革委会镇回大队革领组;1969年改称泮境公社革委会泮境大队革领组;1972年从泮境大队划出,由孔桥、祖加、观音堂三个自然村组成祖加大队革领组,属泮境公社革委会;1980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祖加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泮境乡祖加村民委员会。

辖:祖加源、孔桥、观音堂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祖加源自然村。

1931年属镇龙乡苏维埃;民国时设石康保,1949年解放初与定达、院康、乌石合并为定达村,属庐丰区(东一区);1953年为定达乡;1956年设院康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红旗公社泮境管理区院康大队;1959年改称庐丰公社;1961年称庐丰工委泮境公社院康大队;1968年称泮境公社革委会院康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院康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泮境乡院康村民委员会。

辖:院康、凌坑、黄丘田、田心里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院康自然村。

民国时设石康保;1949年解放初与定达、乌石、院康三个村合并为定达村,属庐丰区(东一区);1953年为定达乡;1956年设乌石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红旗公社泮境管理区乌石大队;1959年改称庐丰公社;1961年称庐丰工委泮境公社乌石大队;1968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乌石大队革命领导小组;1980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乌石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泮境乡乌石村民委员会。

辖:廖屋、湖洋里、岗上、荷树排、丁下、丰村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乌石自然村。

民国时设定达保;1949年解放初为定达村(定达、乌石、院康三个村合并),属庐丰区(东一区);1953年为定达乡;1956年设定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红旗公社泮境管理区定达大队;1959年改称庐丰公社;1961年称庐丰工委泮境公社定达大队;1965年称泮境公社定达大队;1968年称泮境公社革委会定达大队革命领组;1980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定达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泮境乡定达村民委员会。

辖:定达、科里、邹屋、月子下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姐,村委会驻地:定达自然村。

民国时设元康保、丰康保;1949年解放初为丰山村,属庐丰区(东一区);1953年为丰山乡,1956年设年康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红旗公社泮境管理区年康大队;1959年改称庐丰公社;1961年称庐丰工委泮境公社元康大队;1965年称泮境公社元康大队;1968年称泮境公社革委会元康大队革命领组;1980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元康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泮境乡元康村民委员会。

辖:元康、将军地、白石坑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元康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