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坎墩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坎墩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09年12月正式成立清水湾社区,沿用至今。

民国29年(1940)至解放初属余姚县坎墩镇。

1950年4月为坎东镇五村、六村、七村。

1954年10月划入慈溪县。

1956年2月复并属坎墩镇。

1959年2月属二灶管理区。

1961年11月为坎东公社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

1981年7月分别更名为二灶市大队、大路沿大队、坎东大队。

1983年8月为坎东乡二灶市村、大路沿村、九甲弄村,1992年5月随坎东乡并入坎墩镇,2001年2月三村合并为二灶市村,是年9月改属坎墩街道,至今未变。

1940年至解放初属余姚县坎墩镇。

1950年4月为坎东镇三村、四村,1954年10月划入慈溪县,1956年2月复并属坎墩镇。

1959年2月分属六灶、二灶管理区。

1961年11月为坎东公社群联、群建、群胜大队。

1981年7月群胜大队更名为费家弄大队。

1983年8月为坎东乡教堂边(群联更名)、源昌弄(群建更名)、费家弄村。

1992年5月坎东、坎墩两乡镇合并属坎墩镇,2001年2月三个村合并为三群村,同年9月改属坎墩街道,至今未变。

清时属余姚保德乡,1940年属坎墩镇,1950年4月为坎东镇七村、八村、九村。

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管辖。

1956年2月2镇合并归属坎墩镇,1959年2月分属浒山公社坎东管理区、二灶管理区。

1961年11月为坎东公社四大队、五大队、六大队。

1981年7月更名为三灶街南、四灶桥后、四灶南大队。

1983年8月改制并更名为坎东乡三灶街南村、四灶塘下村、四灶塘南村。

1992年5月随坎东乡划入坎墩镇,2001年2月,3村合并为三四灶村,是年9月属坎墩街道,至今未变。

1961年坎东部分村民移民五塘霍家路,建立坎东公社新建大队。

1973年三联(三姓塘)、跃进(央水塘)大队部分社员移民五塘房黄路东,建立坎东公社新胜大队。

1981年7月新建、新胜大队分别更名为五塘、新村大队。

1983年8月为坎东乡五塘、新村村。

1992年5月并属坎墩镇。

2000年5月村规模调整,2村合并为五塘新村。

2001年9月改属坎墩街道。

辖2个自然村。

清时属余姚县保德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坎墩镇,1950年4月为坎东镇十村,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1956年2月坎东、坎西2镇合并为坎墩镇,1959年2月属六灶管理区,6月,划属福寿管理区。

1961年11月为坎东公社四塘大队,1981年7月更名为四塘南大队。

1983年8月更名为坎东乡四塘南村,1992年5月随坎东乡并入坎墩镇管辖,2001年9月属坎墩街道,原驻地二灶四塘南四塘横江北,2011年10月迁到四塘东坎胜公路西侧,四塘横路南侧,至今未变。

清末民国初属余姚县坎墩镇。

1950年4月为坎西镇八村。

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

1955年12月为幸福农庄六大队。

1956年2月复并属坎墩镇。

1959年2月属坎西管理区。

1961年11月改为幸福公社五、六、七大队大队,1966年12月合并为六大队,1978年4月析置为六、长征、前进大队,1981年7月分别更名为东孙方、南孙方、后孙方大队,1983年9月更名为坎西乡东孙方、南孙方、后孙方村,1984年6月复属坎墩镇。

2001年2月三个村并为孙方村民委员会,是年9月为坎墩街道孙方村,至今未变。

清时属余姚县保德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坎墩镇。

1950年4月为坎东镇一村、二村,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1956年2月坎东、坎西二镇合并仍属坎墩镇,1959年2月属六灶管理区,1961年11月为坎东公社三联、跃进、六灶大队。

1981年7月三联、跃进大队分别更名为三姓塘、央水塘大队,1983年8月为坎东乡三姓塘、央水塘、六灶村。

1992年5月属坎墩镇,2001年2月3村合并为坎东村,是年9月改属坎墩街道,至今未变。

清时属余姚县梅川乡、云柯乡,后分属保德乡、沐仁乡。

民国29年(1940年)属坎墩镇,1950年4月为坎西镇四村、五村、六村和七村。

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

1955年12月为幸福公社高级社三大队、四大队、五大队。

1956年2月复并属坎墩镇。

1958年10月为红旗公社十四大队、十五大队。

1959年2月分属坎西、幸福管理区。

1961年11月改为幸福公社一、二、三、四大队。

1966年12月合并为坎西公社三、四、五大队。

1981年7月更名为坎墩、郑家甲、羊路头大队。

1983年9月改制为坎西乡坎墩、郑家甲、羊路头村。

1984年6月复改属坎墩镇。

2001年2月三村合并为坎中村,是年9月改属坎墩街道,至今未变。

民国29年(1940)至解放初属余姚县宗汉乡。

1950年4月为直塘乡四村和福寿乡四村。

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

1957年11月并属坎墩镇。

1959年2月属直塘管理区。

1961年11月改为直塘公社庆余大队、鸣山大队、五一大队、五二大队。

1966年12月为坎西公社五一、五二、鸣山、庆余大队。

1981年7月分别更名为绍兴舍、福源、鸣山路、大泥路大队。

1983年9月为坎西乡绍兴舍、福源、鸣山路、大泥路村。

1984年6月复改属坎墩镇。

2001年2月村规模调整,4村合并为坎西村;9月,改属坎墩街道。

辖9个自然村。

清末民国初属余姚县坎墩镇,1950年4月为坎西镇一、二、三村,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

1956年2月复并属坎墩镇。

1959年2月属幸福管理区。

1961年11月为幸福公社一、二、三、四、五、六大队。

1966年12月并为坎西公社一、二、幸福大队。

1981年7月为坎西公社五灶一(一大队更名)、五灶二(幸福大队更名)、沈家甲后(原为二大队,1977年析为新谊大队)、沈家甲南(二大队更名)大队。

1983年9月改为坎西乡五灶一村、五灶二村、沈家甲后村、沈家甲南村。

1984年6月复属坎墩镇。

2001年2月4村合并为沈五村,是年9月改属墩街道,至今未变。

民国29年(1940)至解放初属余姚县永凝乡。

1950年4月为直塘乡一村、二村、三村。

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

1957年11月并属坎墩镇。

1959年2月属直塘管理区。

1961年11月为直塘公社二、三、四、五、六大队。

1966年12月并为坎西公社七、八(1978年析置五四大队)、九(1978年析置四灶大队)大队。

1981年7月七、八、九、四灶大队分别更名为直塘、戎家路、房黄路、西四灶大队。

1983年9月为坎西乡直塘、五四(1985年12月更名为一灶路村)、戎家路、房黄路、西四灶村。

1984年6月复改属坎墩镇。

2001年2月村规模调整,5村合并为直塘村;9月,改属坎墩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