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喀左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喀左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清初因此地有一名为“吐日根鲍力格”,汉语意为“水泉”的蒙古族人在此定居,故名。 [详细]
  尤杖子,蒙古语“阿拉巴钦皋勒”。源自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有关内尤姓汉族人率先迁来喀喇沁左翼旗松岭山北麓河畔落户成村,成为首批向王府纳粮的农户,故起村名尤杖子。 [详细]
  清初,喀喇沁左翼旗派一支蒙古族人来到大凌河支流汤上河两岸的水草丰美之地驻牧,并在此设立王府的牧马场而得名。 [详细]
  乾隆年间,从公营子王府派来一名官员,官衔是坤都,故称此地坤都营子。 [详细]
  大营子,源于清初,喀喇沁左翼旗王府派一支蒙古族人到衣杖子河畔扎营驻牧形成一个较大的村子,蒙古语“伊和爱里”,汉语意译为大营子,故名。 [详细]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此沟树木成林,曾是老虎栖身之处,故名卧虎沟。 [详细]
  官大海:蒙古族称“刮滔辉浩若”。意为1635年喀喇沁左翼旗王府建在小凌河边长满野瓜的河岸上。汉语译音为刮大海。以后将“刮”写成官,故称官大海。 [详细]
  喀喇沁,为部落名称,蒙古语是"保为"或"看守"之意。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初在官大海,后迁至南公营子)。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