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间,贺氏迁此东1华里处古黄河大堤顶,名“贺家堤”。后西迁至此。渐简称贺堤。 |
明初。于姓的一世祖于永城到此开店,形成村名永城店。后人认为以祖先名字作村名不雅,在民国初改称于家店。渐简称于店。1949年按其方位分为南、北于店。居南,称南于店。 |
明初,于姓的一世祖于永城到此开店,形成村名永城店。后人认为以祖先名字作村名不雅,在民国初改称于家店。渐简称于店。1949年按其方位分为南、北于店。居北,称北于店。 |
据《原武县志》记载:“周简王(姬夷)王子埘封此,即此为王府。”又传北宋末年皇帝经此南渡,此建有行宫。明初,王、夏两姓迁此,名王府庄。 |
明初,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搭草庵居住,初名草庵。后以永远安康之意,改名永安。 |
明末,荆氏在黄河滩垦荒。清康熙年间搭起土楼成村,名荆家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分东西两个荆楼,此村在东,称东荆楼。 |
明末,荆氏在黄河滩垦荒。清康熙年间搭起土楼成村,名荆家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分东西两个荆楼,此村在西,称西荆楼。 |
袁姓迁此,名袁家庄。后因“袁”“原”两字同音,写为原庄。 |
清康熙初年,毛氏迁此垦荒,名毛家庄。后姬、耿、李等十三姓陆续迁此,称大毛庄。1949年改称毛庄。 |
北宋时,此地为渡口,有人居住。明代王姓人丁兴旺,户大人多,俗称码头王家。清同治七年(1881)筑寨时,改称马头王。后村庄变大,分为东马头王和西马头王两村。此村居东,故名。 |
北宋时,此地为渡口,有人居住。明代王姓人丁兴旺,户大人多,俗称码头王家。清同治七年(1881)筑寨时,改称马头王。后村庄变大,分为东马头王和西马头王两村。此村居西,故名。 |
清乾隆年间,李姓从马头王村迁到本庄的沙荒里垦种,并看守柳棵。后人口增多成村。因村小,故名小马头王。 |
清嘉庆十九年(1814)崔姓转迁至此,名崔家庄。1949年后简称崔庄。 |
清雍正元年(1723)黄河决口,村庄淹没,村中留下一条河沟。后俗称小河。 |
明初,赵、陈两姓从山西阳城迁此,名赵家堤、陈家堤。清同治年间筑寨,统称赵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