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临蔡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临蔡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河南通志》记载,汉光武帝与王莽相据,筑城临蔡河,故名临蔡。
原为武庄。明洪武年间常氏来祖三人从翰林楼迁此居住,后因武姓绝嗣,常氏兄弟三人有一人失踪,剩下两人分居两处,各盖楼房一座,分为东、西两村,因此村位于东边,故命村名为东常楼。
赵姓村民迁此建村落户。因村北有一条黑河,为方便村民通行,在河上修建一桥,故取村名为赵桥。
据聂传启讲述,清光绪十四年(1888),聂氏村民来祖从白楼乡李楼西南角庄迁到聂寨,当时李楼有两大户,聂姓和李姓,两家不和,经常打官司。姓聂的人家看见一辆马车,里面坐个大官,只见进村不见出村,姓聂的人家一见此状,觉得势头不妙,聂姓的两个兄弟聂红军、聂红礼迁出此村。聂红军跑到河北定居,聂红礼来到姓刘的亲戚家下户,后改为聂庄。道光年间,聂庄修寨,改村名义和寨,后聂姓又盖有楼房,也叫过新常楼。后又叫成聂寨。后有其他姓氏迁入此村,村名仍为聂寨。
明末杨姓村民弟兄二人逃荒到这里,因车坏,长门迁到项城县北小杨集落户。老二在此落户,当时村有廖姓居住,村名原叫廖户冢。后廖姓绝嗣,改村名杨户冢。后又改称杨庄户。
孔姓较多,且盖有楼房,但村庄较小,取村名小孔楼。
明代称荣安寨。清末成为一个小集市,本村住户邵姓较多,故改村名为邵集。
原与黄庄是一个村。清嘉庆年间姓黄的有二人在朝中做官,家中盖有楼房,取名黄楼。清末又有一人叫常连三的在武汉做官。为防匪患,在村中修寨,寨内住户为常、刘二姓,但村名仍为黄楼。
常姓村民祖先从陈州北9公里的韩李楼迁此建村落户,后人丁兴旺,取名常庄。
明洪武四年(1371)郑氏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郑姓定居建村后,人丁兴旺。明末,村中已有2000余人,村庄较大,取村名为大郑。
明末许氏村民来祖从山西洪洞县枣树林迁居陈州城北关许家胡同。后于清代中期迁此落户定居,因在村西北角建一座庙宇,故命村名为许庙。
原名为傅路口。傅氏村民于清初迁此建村。后在清代中叶,不知什么原因傅家把村迁到付营北。这时,常姓人从老寨迁来,与傅姓村民同住,常氏有财有势,建造的房屋十分威武气派,随之改村名为傅营。后简化为付营。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韩氏来祖从山西洪洞县古槐树下迁到此处居住,因此地曾有官兵驻扎过,故取村名为韩营。
明洪武年间许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县枣园村迁到淮阳北关午门前,历经二世后迁此,在黑河北岸建村落户。因黑河上原架有一座桥,且许姓较多,取村名为许桥。
明万历年间李姓来祖从黄集乡分居于此定居建村,取村名李庄。后人丁兴旺,村庄扩大,因村南有一小李庄,改李庄为大李。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