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临翔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临翔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土司时期为土司驻地,称勐缅。

1913年分为太平镇和太和镇。

1940年称为凤翔镇。

1951年7月凤翔镇更名为城关镇。

1958年10月青文、文华、昔本、城关镇合并设红旗人民公社,次年更名为城区人民公社。

1960年6月城关镇与城区人民公社分设,新成立城关公社。

1986年8月恢复凤翔镇。

1987年11月城区和凤翔镇(原城关镇)合并为凤翔镇。

2005年11月撤销凤翔镇设立凤翔街道,名称沿用至今。

1968年3月,属城区公社。

1969年4月,从城区公社分出,成立胜利公社。

1983年12月,改为忙畔区。

1987年12月,区改乡。

2005年10月,忙畔乡改街道。

民国二年(1913年),为南区和西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称第三和第五行政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置为区辖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升为县辖镇。

1950年,属第四区。

1957年6月,分置勐托、博尚2乡。

1958年10月,改为上游公社。

1961年4月,改为博尚区。

1966年5月,改博尚公社。

1983年7月,恢复博尚区名。

1987年7月,撤区建镇,并将所属坡脚村公所规划南美拉祜族乡。

2005年11月,撤那招乡,并入博尚镇。

1987年前南美属章驮管辖,1987年12月,原章驮乡辖区的多依、南美、南华三个村与原博尚镇辖区的坡脚村合并成立南美拉祜族乡,名称沿用至今。

1950年,为县辖第一区。

1958年,成立公社。

1962年,公社改区。

1966年6月,区划分为先锋(邦海)、红山(蚂蚁堆)、红光(遮奈)3公社。

1969年3月,3公社合并为蚂蚁堆公社。

1983年,公社改区,辖14乡、138自然村。

1987年,区改乡,原辖14小乡改14村公所。

1987年,蚂蚁堆区改乡。

清末章驮归属西乡;1912年归属西区;1931年置为第五区;1940年撤区建乡置永安乡;1950年5月11日划为第二区;1955年更名为勐旺区;1957年10月撤勐旺区并为章驮、南美、勐旺、邦卖4个乡;1958年10月撤乡,置新星(章驮)人民公社;1959年1月3日更名为章驮公社;1961年6月17日更名为章驮区;1966年5月调整为庆丰(章驮)曙光(勐旺)二个公社;1969年4月曙光(勐旺)公社合并庆丰(章驮)公社;1973年2月更名为章驮公社;1983年6月撤销公社置章驮区;1987年7月章驮区改设章驮乡,名称沿用至今。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土归流,属缅宁厅。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寿山乡。

1950年,设圈内、丰阁、昔木、宁安、昆赛5小乡。

1957年,并设圈内乡、宁安乡。

1958年,设火箭公社。

1959年,更名圈内公社。

1961年,分设圈内公社、宁安公社。

1961年,并设圈内区。

1966年,分设金桥公社、跃进公社。

1969年,并设金桥公社。

1973年,复置圈内公社。

1983年,设圈内区。

1987年,设圈内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马台片区为东区。

1951年,为县辖第五区。

1958年10月,成立马台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区。

1987年11月,区改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邦东乡。

1950年,分设邦东、璋珍、邦包了3乡。

1957年,3乡合并为邦东、璋珍2乡。

1958年,析设邦东4管理区。

1961年,并设邦东公社。

1966年,更名和平公社。

1973年,复置邦东公社。

1983年,公社改区。

1987年,区改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平村乡。

1950年,设平村乡、那玉乡。

1951年4月,撤销十三保,设那玉、换良、平村、永平4小乡,属马台第五区。

1958年,设团结公社。

1959年,更名平村公社。

1961年,改区。

1966年,区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区。

1987年,设平村彝族傣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