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玛纳斯县六户地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玛纳斯县六户地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山西籍赵兴体为抵御白彦虎军队,带领百姓在此修筑营垒,俗称土炮营(营盘现只有土堆、围墙,已废),村沿用其名。
“道”这里指的是沙丘里的走道。因杨家人在此种地经常通行,故称杨家道,村沿用其名。
“六户地”此名由来已久,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由当地的周、朱、王、陈、施、窦六户联名上书县上,以户分水纳粮,其余小户以此六户,搭伙种地,故名六户地至今。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开挖了东渠、西渠、陈家渠三条支渠,三渠在此分水,渠口堰一根木头作水平尺,有“一木堰三坪”之谚,故称三岔坪,村沿用之,故名。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一姓陈人家开挖了一条灌溉自己所耕土地的支渠,故称陈家渠,故名。
清朝同治年间,新庙渠人(现农八师一五○团)来此地“撞田”(哪里有水,就种到哪里,人们把这种随水种地的方法称作“撞田”)。“撞”即“碰”之意,据《新疆图志-沟渠志》记载,称为“撞田地”,现名“闯田地”,一作为“创田地”。“闯”“创”皆系“撞”字之讹,村因之而得名。
该地原有一洼地,常年积水,每逢春秋季节,野鸭停留较多,俗称鸭洼坑(现枯涸),故得名。